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革龜、稜皮龜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eatherback Turtl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Dermochelys coriacea (Vandelli, 1761)
形態:
成體之背甲長150~250公分,體重可達500~1,000公斤,為目前現生龜鱉目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體表覆以革質皮膚,背甲呈黑褐色,常出現有白色或粉紅色斑點,有7列縱棱;幼龜為黑色,腹部白色有黑斑。成龜的前肢極長,可超過1公尺,且其體內骨板退化。
分布:
世界各溫帶至熱帶海域,其產卵地則分布在熱帶地區的沙灘。於台灣附近海域,偶有發現記錄,未於台灣附近的沙岸產卵。
生態習性:
母龜每一產卵季最多可產下10窩龜卵,每窩的產卵數約為80~90顆。其游泳能力極強,可遷移至高緯度的寒冷海域。食性特殊,以水母為主食,而非如其他海龜是攝食底棲動植物為食,因而常誤食水中塑膠袋而死亡。較少出現在淺水域,多於外洋活動。可下潛至極深的水中,曾於300公尺深的水域發現革龜的蹤跡,成體有季節性洄游至寒帶海域攝食的習性。為適應高緯度極低的水溫,可利用脂肪的隔絕及特別的血液循環構造,以維持極高的體溫。在冰洋中,仍能保持23℃以上的體溫。前肢極長,海中游泳能力強,速度可達每小時30公里以上。
目:
龜鱉目(Class Testudunes)
科:
革龜科(Family Dermochely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革龜、稜皮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