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502 ms
共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朝咸豐3年(1853),艋舺地區(今萬華)移民由於信仰不同、爭奪商業利益而爆發的大規模械鬥。目錄1 背景2 經過3 與頂下郊拚有關的廟宇3.1 艋舺龍山寺3.2 艋舺祖師廟3.3 霞海城隍廟4 參考書目 背景清代艋舺地區的移民主要有閩南人、泉州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泉州安溪人、泉州同安人。臺灣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當時的艋舺因鄰近淡水河,舟楫之便使得商業活動漸漸發達。當時商業公會組織稱為「郊」,先來的三邑人組成「頂郊」,晚來的同安人因與廈門交易為主,因此稱「廈郊」或「下郊」。由於三邑人在艋舺落腳較早,控制碼...
|
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降落。如:「下雨」、「下山」。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
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最上面的部分。如:「頭頂」。
物體最上面的部分。如:「屋頂」、「樓頂」、「山頂」。
違逆、冒犯。如:「頂嘴」、「頂撞」。
代替、遞補。如:「頂替」、「頂名」、「頂缺」。
最、非常。如:「頂多」、「頂好」。
支持、支撐。如:「頂住門,別讓他進來。」、「這件事有我頂住,你不必害怕。」
等於、相當於。如:「他一個人可以頂兩個人用。」
以頭支承。如:「頂天立地」、「頭頂著草帽」。
財產的承受或出讓。如:「頂下一間店面」。
量詞。用於計算帽子、轎子等的單位。如:「一頂草帽」、「兩頂斗笠」。
|
頂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價承受他人名下之財產。如:「為了做點小生意,他用所有的積蓄頂下那個店面。」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