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俗與教化。如:「風教淳善」。《晉書.卷三.武帝紀.制曰》:「禎祥顯應,風教肅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業大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現象。如:「春風」、「北風」、「颱風」。
景象。如:「風光」、「風景」。
習氣、習俗。如:「校風」、「風氣」、「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逃」。
傳聞的。如:「風聞」、「風評」、「風傳」。
氣韻、儀態。如:「作風」、「風度」、「風格」、「風韻」。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
名譽。如:「家風」、「門風」。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詩經體裁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吹。如:「春風風人」。
潛移默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書.卷四.蒞任部.待紳士》:「而賢者聞風知勸,益加自愛,不肖者返衷自愧,亦爭事《詩》、《書》。其于風教,默化潛移,正自不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雕蟲小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唐.皮日休〈論白居易薦徐凝屈張祜〉:「令狐楚以祜詩三百篇上之,元稹曰:『雕蟲小技,或獎激之,恐害風教。』」
默化潛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潛移默化」。見「潛移默化」條。01.明.呂新吾《呂語集粹.卷四.治道》:「但盡薰陶之功,不計俄頃之效,然後民知善之當為,惡之可恥,默化潛移,而服從乎聖人。」02.《福惠全書.卷四.蒞任部.待紳士》:「而賢者聞風知勸,益加自愛,不肖者返衷自愧,亦爭事《詩》、《書》。其于風教,默化潛移,正自不小。」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提要》貶重於褒,認為:「其言多激……,露才揚己,好為物先,……然大抵訂偽砭俗,中理者多,亦殊有裨於風教。」。章炳麟《檢論》則褒重於貶,認為王充:「作為《論衡》,趣以正虛妄,審鄉背,懷疑之論,分析百耑,有所發擿,不避上聖,漢得一人焉,足以振恥,至於今亦尟有能逮者也。」但也說他:「然善為鋒芒摧陷,而無樞要足以持守,惟內心之不光熲,故言辯而無繼。」二十世紀後半以來,由於王充的批判性文風與唯物色彩特別受到青睞,正面的評價幾已呈一面倒的局勢。《論衡》一書,由青年寫到老年,應是他一生心血所聚。上虞烏石山(今上虞章鎮濱筧槍山)有王充...
民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社會風氣。如:「歷史教訓顯示:新政如不符民情,必然失敗收場。」晉.干寶〈晉紀總論〉:「蓋民情風教,國家安危之本也。」
草滿囹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獄中無犯人而長滿了草。語本《隋書.卷七三.循吏傳.劉曠傳》:「在職七年,風教大洽,獄中無繫囚,爭訟絕息,囹圄盡皆生草,庭可張羅。」比喻為官清明,犯罪者少。如:「執政者唯有公正不阿,仁民愛物,方能使社會祥和,人人守法,草滿囹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