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4.36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雅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雅頌指〔詩經〕的體裁分類,風係由各地方采集而來,分十五國編纂,包括採自周公、召公采邑的周南、召南;另有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三國的民間歌謠,共計一百六十篇,大致以周代王化所及的黃河流域為中心,而長江流域的吳、楚二國則無風。采詩之制度據〔漢書.藝文志〕云:「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可知國風本係徒歌,後以合樂。采詩的目的係提供周天子作為施政參考,故〔詩經.毛序〕云:「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唯至東周後王室漸衰,采詩之制遂廢,如〔孟子.離婁下〕說:「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格高尚的,不俗的。如:「高雅」、「雅興」、「文雅」。
交情、情誼。如:「一面之雅」。
正。如:「雅言」、「雅樂」。
懇求他人教正的敬詞。如:「雅教」、「雅正」。
詩經體裁之一。在天子、諸侯朝會宴飲時歌誦。分為大雅、小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現象。如:「春風」、「北風」、「颱風」。
景象。如:「風光」、「風景」。
習氣、習俗。如:「校風」、「風氣」、「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逃」。
傳聞的。如:「風聞」、「風評」、「風傳」。
氣韻、儀態。如:「作風」、「風度」、「風格」、「風韻」。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
名譽。如:「家風」、「門風」。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詩經體裁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吹。如:「春風風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揚。如:「頌揚」、「歌頌」。
詩經的體裁之一。為配合舞蹈,讚美祖先、神靈、君主的樂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
以稱揚為主的一種文體。如:「酒德頌」、「大地之頌」。
風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指《詩經》中的國風、大雅、小雅,後泛指詩文之事。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如此則古人之所歎,風雅之所詠,復存於聖世矣。」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故風雅之道,粲然可觀。」
2.高尚不俗。如:「舉止風雅」。唐.王維〈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清範何風流,高文有風雅。」
雅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雅、頌為《詩經》一書中詩的體裁。亦指中正和平或太平盛世的音樂。《論語.子罕》:「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禮記.樂記》:「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
體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法,作為規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固知楚辭者,體憲於三代,而風雅雜於戰國,乃雅頌之博徒,而詞賦之英傑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