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11705 收藏人次:655282
1.《詩經》六義之一。是配合舞蹈,讚美祖先、神靈、君主的樂歌,可分為〈周〉、〈魯〉、〈商〉等。
2.文體名。一種以讚美表揚為內容的文體。如劉伶的〈酒德〉、陸機的〈漢高祖功臣〉。
1.稱讚別人的好處。如:「歌功德」。《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秦功業。」
2.祝禱。通常用於書信中。如:「敬近安」、「順時安」。
3.朗讀。通「誦」。《孟子.萬章下》:「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儀容。通「容」。《說文解字.頁部》:「,貌也。」清.段玉裁.注:「貌下曰:『,儀也。』古作貌,今作容貌。」《漢書.卷八八.儒林傳.毛公傳》:「教時,徐生以為禮官大夫,傳子至孫延、襄。」
寬容。通「容」。《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世以鮑焦為無從而死者,皆非也。」
歌功     
瀏覽人次:6375 收藏人次:841018
功績和恩德。語本《史記.卷四.周本紀》:「民皆歌樂之,其德。」也作「歌功誦德」。
風雅     
瀏覽人次:5748 收藏人次:0
  風雅指〔詩經〕的體裁分類,風係由各地方采集而來,分十五國編纂,包括採自周公、召公采邑的周南、召南;另有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三國的民間歌謠,共計一百六十篇,大致以周代王化所及的黃河流域為中心,而長江流域的吳、楚二國則無風。采詩之制度據〔漢書.藝文志〕云:「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可知國風本係徒歌,後以合樂。采詩的目的係提供周天子作為施政參考,故〔詩經.毛序〕云:「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唯至東周後王室漸衰,采詩之制遂廢,如〔孟子.離婁下〕說:「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
    
瀏覽人次:4003 收藏人次:539091
褒揚。如:「他對你的作品揚備至。」
    
瀏覽人次:3121 收藏人次:355822
以詩文來揚、讚美。唐.元結〈大唐中興〉:「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者,必見於歌。若今歌大業,刻之金石,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也作「歌誦」。
蟠桃獻     
瀏覽人次:2934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2553 收藏人次:0
稱讚揚。《三國演義》第一四三回:「百姓聞諭,無不歡喜稱,望塵遮道而拜。」《紅樓夢》第二回:「誰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後,倒上下無一人不稱他夫人的,璉爺倒退了一射之地。」
    
瀏覽人次:2066 收藏人次:0
廣為流傳、讚。如:「黃花岡烈士的精神,至今仍為我們所傳。」
    
瀏覽人次:1270 收藏人次:0
1.印度文學的詩歌。無韻,以四句為一偈,每句音節長短須相同。亦專指佛經中詩歌形式的部分。
南山獻     
瀏覽人次:1243 收藏人次:157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