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食客     
瀏覽人次:3724 收藏人次:0
1.古代寄食於官宦顯貴家中,為主人策劃計謀、奔走效力的人。《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
2.飲食店的顧客。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六.茶肆》:「汴京熟食店,張挂名畫,所以勾引觀者,留連食客。」
    
瀏覽人次:15772 收藏人次:1564634
吃的東西。如:「糧食」、「素食」、「甜食」、「速食」、「麵食」。
吃。如:「食用」、「飲食」、「發憤忘食」、「食不知味」。
供食用的。如:「食物」、「食油」、「食鹽」。
食言:爽約、不守信。如:「食言而肥」、「說話要講信用,不可食言。」
食指:A>第二根手指頭。B>比喻家庭人口。如:「食指浩繁」。
    
瀏覽人次:7294 收藏人次:4006567
4.寄食貴族豪門的人。如:「食客」、「門客」。《戰國策.齊策四》:「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晉書.卷六九.刁協傳》:「刁氏素殷富,奴客縱橫。」
釜底抽薪     
瀏覽人次:51495 收藏人次:3402943
《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完成的集體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有漢高誘注。其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稱為《呂覽》。在〈季春紀.盡數〉中提到,如果把沸騰的開水舀出來,再倒回鍋中,想要使其不再沸騰,這是無濟於事的,倒不如把鍋子底下的柴火撤掉,沒了熱源,開水自然也就不會沸騰了。後來「釜底抽薪」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比喻從源頭斷絕。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48389 收藏人次:1233288
戰國時,秦兵圍攻趙國,平原君至楚求救,其門下食客毛遂自薦前往,並說服楚王同意趙楚合縱。典出《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後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學那毛遂自薦,倘大人看我可為公子之師,情願附驥。」也作「毛遂自荐」。
狡兔三窟     
瀏覽人次:37959 收藏人次:3704495
據《戰國策.齊策四》載,戰國時,有一個叫馮諼的人,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但是他不但沒把錢要回來,反而把債券全燒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澤,對孟嘗君十分感激,馮諼等於幫孟嘗君買了「義」回來。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官職,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孟嘗君這才了解馮諼的用心。這時馮諼對孟嘗君說:「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免於一死。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我會再幫你尋找另外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
雞鳴狗盜     
瀏覽人次:31476 收藏人次:1790199
戰國時秦昭王囚孟嘗君,打算加以殺害,孟嘗君得門下食客雞鳴狗盜的技能協助,得以脫難。典出《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後用「雞鳴狗盜」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亦用於形容卑劣低下的人或事。
不脛而走     
瀏覽人次:28722 收藏人次:2342800
是因為您不喜歡他們,也難怪您會有招不到賢士的感嘆。」晉平公驚訝地說:「我怎麼會不愛好賢士呢?我門下的食客有好幾千人呢!」盍胥解釋說:「大鳥一展翅可以飛越千里,靠的就是牠的兩隻翅膀,而身上的毛少一點、多一點都不影響飛行。今天大王您那麼多的食客中,應有人才在其中,但您有重用他們嗎?」這就是說晉平公用的人雖多,但卻沒有適才適用。後來「不脛而走」這句成語,就從盍胥話裡的「無足而至」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不用推廣,也能迅速傳播。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28475 收藏人次:1110575
得那麼神氣?」公孫戍說:「因為我有三件喜事,還外加一支寶劍。」孟嘗君問他說的是什麼,他說:「您有門下食客好幾百人,都沒人敢進諫,只有我敢,這是一喜;再者,我的諫言又獲得採納,這是二喜;進諫後可使您免於過錯,這是三喜。此外,登徒不願護送象床,他允諾:我如果幫了他的忙,便送我寶劍一把作為答謝。」孟嘗君問他是否收到寶劍,他說還沒有。孟嘗君不但要他趕快去把寶劍收下,還在門板上寫下:「能使我揚名、阻止我犯錯,縱然私下收受寶物的人,都請快來進諫。」  除了《戰國策》之外,時間較早的《左傳》已有「舉趾高」的說法。《左傳.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一葉知秋     
瀏覽人次:27885 收藏人次:1566296
《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塊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溼度高低變化;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