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2.75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丁.路德的教育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丁.路德的教育改革發生於十六世紀的日爾曼地區。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是日爾曼地區威登堡(Wittenberg)大學的教授,也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由於他主張直接閱讀〔聖經〕以了解教義,因此他親自翻譯德文本的〔新約聖經〕,而每個人都需接受基本的教育就成了必要的事了。可是他所主張的教育,除了有宗教目的,還包括了實用價值(即公民教育)。雖然他想透過教育來達成宗教改革的目的,但仍強調即使不為宗教目的,也仍應辦理教育。他說:「即使沒有靈魂這回事,也沒有天堂和地獄,若純粹只從世俗的事務來考量,仍需要有好的學校來教育我們的子女。如此才會有男人來治理國家,女人來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箭靶的中心。如:「眾矢之的」。
目標,心中想到的地方。如:「標的」、「目的」。
確實的。如:「他的確是個好人!」、「那本書的確是我的。」
表所屬的介詞。如:「我的書」、「他的妹妹」、「公園裡的花」。
形容詞語尾。如:「美麗的」、「可愛的」、「帥氣的」、「認真的」。
人稱代名詞。如:「開車的」、「走路的」、「賣花的」、「忙碌的」。
副詞詞尾。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好好的讀書」。
語尾助詞。如:「這是難免的」、「這是不可以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干的第四位。
次序第四的,或等級較差的。如:「丁班」、「丁等」。
男子。如:「壯丁」、「男丁」。
人口。如:「添丁」、「人丁單薄」。
僕役,或從事勞動工作的人。如:「園丁」、「家丁」。
方形的小塊。如:「雞丁」、「肉丁」。
極少的、極小的。如:「一丁點兒病痛都沒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能載重行遠,並善於奔馳。如:「馬匹」、「駿馬」。
馬上:立刻。如:「政府為了便民,特地成立馬上辦中心。」
兵馬:泛指兵力。如:「我方的兵馬是敵方的一倍。」
人馬:多指人員。如:「登山隊的人馬剛從這兒經過。」
馬虎:隨便、不嚴謹。如:「為人處事,不可馬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正。如:「改錯」、「改正」、「改過自新」。
變換。如:「改變」、「改行」、「改組」、「改觀」、「改弦易轍」。
批閱。如:「批改」、「改考卷」。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馬舟車通行的途徑。如:「陸路」、「水路」、「馬路」、「公路」、「鐵路」。
方面、方向。如:「各路人馬」、「兵分三路」、「四路進攻」。
方法、途徑。如:「生路」、「活路」、「門路」、「路子」。
條理、紋理。如:「思路」、「紋路」、「理路」。
公共汽車的路線。如:「十五路公車」。
種類。如:「他們是哪一路人?」、「這是哪一路的貨色?」
來路:來源。如:「來路不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