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4081 收藏人次:153195
頭髮秀美。《說文解字.髟部》:「䰓,髮貌。」清.段玉裁.注:「玄應曰:『凡字皆當作䰓。』」《集韻.平聲.桓韻》:「,髮美貌。」明.孫承宗〈殫忠樓閱雪貽馬大將軍滄淵〉詩:「雲琪樹新驚眼,冷蕊疏枝正滿頭。」
以線貫穿成的環狀物,用來裝飾頭部或身體。以花朵串成的稱「花」。如:「飾」。《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二五.十迴向品第二五之三》:「第七施者,貫華如環,而為首飾。」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迦畢試國》:「天祠數十所,異道千餘人,或露形,或塗灰,連絡髑髏以為冠。」
    
瀏覽人次:520 收藏人次:0
以線貫穿花草而成,戴在頭頂或胸前的裝飾品,源於古印度,常見於佛像。唐.白居易〈遊悟真寺〉詩:「疊霜為袈裟,貫雹為華。」明.顧起元《說略.卷一一.律支》:「佛經戒律有香油塗髪,華被首。」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六.談異七.普陀石》:「浙定海縣有普陀巖石,有大士像,華天然,竹林、鸚鵡、善財、龍女之形,種種皆具。」也作「花」。
條紋     
瀏覽人次:85 收藏人次:0
殼卵圓形。殼表光滑,體層下部具橫紋,縱向褐色紋整齊分佈殼表。體層極大,具明顯縱脹肋。縫線明顯。外唇和軸唇具齒狀橫肋,外唇具褐色斑,上緣不具棘突。殼口半月狀,內為深褐色。口蓋小於殼口,半月狀,角質,具螺旋紋。
飴色     
瀏覽人次:60 收藏人次:0
殼體鼓脹橢圓型,飴褐色,殼底光滑,殼長約7-10公分,殼背常附著厚泥。
斑帶     
瀏覽人次:60 收藏人次:0
殼高約4-5公分,殼近圓形,螺塔錐形,殼質厚,縫合線下有二條深溝,殼面有方形斑帶,殼線有時有殼唇形成的強縱肋,外唇肥厚外翻,外側有紫紅色斑塊(放久變成褐色),內外唇均有強齒,殼口呈狹三角形。
    
瀏覽人次:49 收藏人次:0
螺層肩角有小瘤列,呈黃褐色。外唇肥厚,外唇底部有3-4根小棘。
布紋     
瀏覽人次:37 收藏人次:0
殼卵圓形。殼表不光滑,細肋交織如布目分佈,褐色色斑整齊分佈,或縱向褐色紋。體層極大,具明顯縱脹肋。縫線明顯。外唇和軸唇具齒狀橫肋,外唇具褐色斑,上緣具棘突。殼口半月狀,內為深褐色。口蓋小於殼口,半月狀,角質,具螺旋紋。
    
瀏覽人次:20 收藏人次:0
以線貫穿花草而成,戴在頭頂或胸前的裝飾品,源於古印度,常見於佛像。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五天俗法,取草木時花暈澹成彩,以線貫穿,結為花,不問貴賤,莊嚴身首,以為飾好。」唐.李邕〈嵩岳寺碑〉:「珠幡寶帳,當陽之鋪有三;金絡花,備物之儀不一。」也作「華」。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48674 收藏人次:1275107
#《論語.衛靈公》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射義》、《孟子.離婁上》、《孟子.公孫丑上》。〔參考資料〕 ■《禮記.射義》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孟子.公孫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荅,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扑配命,自求多福。』」
反求諸身     
瀏覽人次:5295 收藏人次:0
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荅,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扑配命,自求多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