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鬥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賽力氣。如:「你二人與其鬥力,不如鬥智。」
鬥智不鬥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計謀、智慧,而不採取武力。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漢王笑謝曰:『吾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
鬥智鬥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2.語譯 鬥;爭鬥;智:智慧,聰明;力:氣力。用智謀來爭勝負,憑力氣分勝負。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鬥智鬥勇 相反詞 鬥智不鬥力 5.例句 這場智慧鐵人三項是場鬥智
鬥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事上指作戰的實力。如軍隊的多寡、訓練的程度、武器的裝備等。
鬥力不如鬥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量力道不如運用智慧。《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如:「力氣」、「力量」、「體力」、「臂力」、「腕力」、「力不從心」、「力能扛鼎」。
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作用。如:「動力」、「抗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泛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如:「火力」、「水力」、「風力」、「浮力」、「說服力」、「吸引力」、「生產力」、「勞動力」。
才能、能力。如:「實力」、「智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權勢。如:「權力」、「勢力」。
盡力、拚力的。如:「力戰」、「力爭上游」、「力求上進」、「據理力爭」。
以力氣供人使役的人。如:「苦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抗爭。如:「戰鬥」、「鬥爭」、「明爭暗鬥」。
使動物相鬥。如:「鬥狗」、「鬥雞」。
比賽、競賽。如:「鬥法」、「鬥智」、「鬥棋」。
奮鬥:努力求勝。如:「團結奮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情願、寧願。表示選擇後的結果。如:「寧可」、「寧死不屈」、「寧缺毋濫」。《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呆若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了!牠現在對於其他同伴的鳴叫毫無反應,沈穩的態度使牠外表看來像是隻木製的雞,可說是已具備了完善的戰鬥力。我想別的雞只要看到牠的樣子,一定不敢應戰,轉身就跑。」後來,這隻雞果然百戰百勝。莊子的這則故事裡,其實是以那隻看似「木雞」的鬥雞來比喻人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一決雌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1>數歲者,徒2>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3>挑戰4>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漢王使人閒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閒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注解〕 (1) 匈匈:動亂不安。 (2) 徒:僅、只。下「徒苦」則為白白使之受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