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帝與老子的合稱。道家推為宗祖。《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
黃老治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主張的無為與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漢初宰相曹參奉行此術,至文帝、景帝時,亦遵行不改,而成為西漢的治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黃帝的簡稱。如:「炎黃子孫」、「黃老之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運籌帷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6) 圖難於易:難事從容易處開始做起。見「圖難於易」。 (7) 為大於細:大事從細部著手。〔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淮南子.兵略》凡用兵者,必先自廟戰:主孰賢?將孰能?民孰附?國孰治?蓄積孰多?士卒孰精?甲兵孰利?器備孰便?故運...
心猿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同契》是一本將《周易》易理、「黃老」、「爐火」三者道理參合為一的煉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稱為《周易參同契》,托言《易經》中的卦象,結合黃老學說,以闡明煉丹(即爐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統論述煉丹的書籍。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說明內在心性修養的方法。心思必須無所雜念,無所為,才能達到氣和的境界,在動靜之間也要常保平衡,時時調息,於日常生活之中無所間斷。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像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就會讓神氣散亂,如此一來,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後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稱為「衛鞅」。 (4) 韓非:?∼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口吃而不善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5) 詼諧:談話風趣、幽默。 2、「不羈」:《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於眾多之口。……今人主沈於諂諛1>之辭,牽於帷裳2>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3>,此鮑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注解〕 (1) 諂諛:音ㄔㄢˇ ㄩˊ,逢迎阿諛。 ...
樂此不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間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游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指特別喜好做某些事,而不以為倦苦。《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更兼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無論甚麼疑難,每問必知,據知而答,無答不既詳且盡,並且樂此不疲。」也作「樂此不倦」。
孺子可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2) 從容:舒緩悠閒的樣子。 (3) 步游:散步。游,通「遊」。 (4) 圯:音|ˊ,橋。 (5) 褐:音ㄏㄜˊ,粗毛布製成的平民衣服。 (6) 履:鞋。 (7) 顧:回頭看。 (8) 孺子:小孩子 (9) 鄂然:驚訝的樣子。鄂,通「愕」。 (10) 毆:打。 (11) 彊:音ㄑ|ㄤˇ,勉力、勉強。通「強力」。 (12) 履:穿鞋。 (13) 殊:非常。 (14) 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15) 諾:表示同意的應答聲。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徐傳.張郃》。 (2) 景帝:西元前188∼前141,姓劉名啟,字開,是漢文帝的長子。在位時採用黃老治術,實行無為政治,節儉愛民。後因採用晁錯的主張,削奪諸侯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幸賴太尉周亞夫平定,自此中央權力鞏固,諸王毫無實力。在位十六年崩。 (3) 屬:音ㄓㄨˇ,同「囑」,託付。 (4) 百歲後:比喻死後。 (5) 視:對待、看待。 (6) 恚:音ㄏㄨㄟˋ,怨恨、憤怒。 (7) 嗛:音ㄒ|ㄢˊ,懷恨。〔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也。……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