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04 ms
共 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葛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這種世亂裡,加上他自己本身又簡素好道,因此對於神仙之道深信不疑。不過他的神仙思想是依託道家,認為黃老二聖,深識獨見,是因為先人曾給予仙經。這種依託雖然看似戲劇性,不過背後有其動機和時代背景,因此也就不足以為怪了。 評價葛洪繼承、發揚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論。在《 抱 朴 子 內 篇 》中,他總結晉以前的煉丹成就,記載大量的古代丹經和丹法,對後來煉丹術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另外醫藥學方面,因為葛洪精通醫學、藥物學,主張道士兼修醫術,可助己長生成仙,亦可利濟世人。其撰寫的著作,如《肘後備急方》、《肘後救卒方》、《金 匱藥方》、《...
|
名韁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上》,敘述了桓譚欲向班嗣借書的事情。桓譚博學多聞,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名利的韁鎖所束縛,敬服周公、孔子的遺範,推崇顏淵、閔子騫的德行,既然你眷戀不捨儒家的禮教,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
流汗浹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
(1) 孝文皇帝:漢文帝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勃:周勃(?∼西元169),西漢沛縣人。秦末跟隨劉邦起義,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3) 決獄:判決獄訟。
(4) 錢穀出入:賦稅收支。錢穀,賦稅。
|
司馬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者之一。 《易》是講陰陽吉凶的,這和天文星像都有關係。三、「習道論乾黃子」。黃子便是黃生,他擅長黃老之術,曾和轅固在景帝面前辯論湯伐桀、武王伐紂這兩件事的性質。 黃生的議論正是代表當時統治階級的思想。司馬談學習這些,為他以後作太史令打下基礎。太史令,通稱太史公,是武帝新設的官職,掌管天時星曆。 「近乎卜祝之間」,還職掌記錄,蒐集並保存典籍文獻,這也是吏官歷來的傳統。由於責任心的驅使,在他臨死的時候,拉著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 ……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
|
法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法家的學術。《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韓非》:「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晉書.卷四七.列傳.傅玄》:「近者魏武好法術,而天下貴刑名。」
|
地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位。《儒林外史》第二回:「他也要算停當的了,若想到黃老爹的地步,只怕還有做幾年的夢。」《老殘遊記》第四回:「今日見撫臺如此契重,正在想法聯絡聯絡以為託情謀保舉地步。」
|
口出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徐傳.張郃》。
(2) 景帝:西元前188∼前141,姓劉名啟,字開,是漢文帝的長子。在位時採用黃老治術,實行無為政治,節儉愛民。後因採用晁錯的主張,削奪諸侯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幸賴太尉周亞夫平定,自此中央權力鞏固,諸王毫無實力。在位十六年崩。
(3) 屬:音ㄓㄨˇ,同「囑」,託付。
(4) 百歲後:比喻死後。
(5) 視:對待、看待。
(6) 恚:音ㄏㄨㄟˋ,怨恨、憤怒。
(7) 嗛:音ㄒ|ㄢˊ,懷恨。〔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也。……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
|
張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86)字子房。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韓報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
汗流洽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
(1) 孝文皇帝:漢文帝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勃:周勃(?∼西元169),西漢沛縣人。秦末跟隨劉邦起義,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3) 決獄:判決獄訟。
(4) 錢穀出入:賦稅收支。錢穀,賦稅。
|
意馬心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猿意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參同契》是一本將《周易》易理、「黃老」、「爐火」三者道理參合為一的煉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稱為《周易參同契》,托言《易經》中的卦象,結合黃老學說,以闡明煉丹(即爐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統論述煉丹的書籍。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說明內在心性修養的方法。心思必須無所雜念,無所為,才能達到氣和的境界,在動靜之間也要常保平衡,時時調息,於日常生活之中無所間斷。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像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就會讓神氣散亂,如此一來,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後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