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755 ms
共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點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徵召服役。唐.杜甫〈兵車行〉:「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元.袁士元〈北門團練貝子美〉詩:「晚來歸侍母,莫為點行頻。」
|
起點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點行為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進行之前就已具備的知識與技能,這些是教師們從事教學活動時的主要依據。就教學的基本歷程而言,起點行為的分析就是學前的評估活動,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
起點行為雖是對學生學習前狀況的描述,但是這個定義卻是相對於新學習內容而來的,所以在進行起點行為的診斷時,必須依據教學目標來做分析。一般而言,要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大約有下列幾種方式: 1.口頭問答:這是教師在課堂上最常用的診斷方法,但結果較籠統。 2.紙筆測驗:即在學習活動進行前,針對新學習內容做一簡要的測驗,以了解學生已具備了那些知識和技能。 3.查閱其他相關... |
終點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點行為是指教師在教學或訓練前對學生所訂定的目標行為。也就是教師尚未進行教學前,期望學生在教學後能達到的行為表現。終點行為大多是以非常具體的行為目標方式敘寫,不但可以觀察,也可以評量。例如,某老師希望透過一套行為改變計畫,將小華的打人行為「由每天打人十次降低到打人三次以下」。括號中所描述的行為就是教師預期的終點行為。終點行為可以由學生在教師教學完畢或訓練完成後,學生在標準化測驗或外表行為上的改變表現出來。終點行為的敘述應包括:(1)明確指出所預期的行為,例如前例中的「打人」即是。(2)註明這項行為改變的方向,例如前例中的「次數降低」。(3)說明成功的標準,例如前例中的「三次以下」即是。
|
打點行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拾行李。如:「出發旅行前,仔細打點行裝是必要的準備。」
|
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駕駛。如:「行車」、「行駛」。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將要。如:「行將就木」。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
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的痕跡。如:「斑點」、「汙點」、「黑點」。
少量、少許。如:「胸無點墨」、「過來吃點東西吧!」
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如:「優點」、「缺點」、「重點」。
一定的地方或標準。如:「起點」、「沸點」、「終點」、「冰點」。
點心食品的簡稱。如:「西點」、「茶點」、「糕點」、「餐點」。
計時的單位。一個小時稱為「一點」。如:「凌晨三點」。
指定。如:「點歌」、「點菜」、「點播節目」。
逐一檢查、核對。如:「清點」、「點名」、「盤點」、「點貨」。
指示、暗示、如:「點化」、「點明」、「一點就醒」、「點出主題」。
幾何學上稱沒有長、寬、厚、薄,只有位置的為「點」。
|
塑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塑造一詞,在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中,係指學習一個新技能或新行為時,只要學生更接近終點行為,就給予增強,直到最後學會了一個新技能或新行為。這種教學法就叫塑造。例如,在教導兒童繫鞋帶時,我們不應只是對他們說明如何繫鞋帶,然後等他們能夠自己完成整個動作時才給予增強。我們倒是應該這樣:在他們打好第一個結時,就給予增強;然後在能打環圈時,才增強他們。依此類推,直到他們能夠完成整個繫鞋帶的動作。像這樣,我們增強朝向目標的每一步驟,逐步塑造其行為。 舉例 塑造在班級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教學...
|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 相似詞束手旁觀、冷眼旁觀、作壁上觀、不聞不問 相反詞挺身而出 例句袖手旁觀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得做點行動。
|
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側、邊。如:「兩旁」、「路旁」。唐.杜甫〈兵車行〉:「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
安置性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置性評量(Placement Assessment)是評量學生的起點行為,以確定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型態與教學順序等等的計畫安排方向。教師可以利用安置性評量的結果,依據學生的學習表現與需求,評估其特殊性向與能力,決定班級教學的起點,決定是否先行複習舊教材內容,決定選擇何種適當的教材和教法,決定如何將學生分組,或是安排在特殊班級中學習。安置性評量目的在了解學生已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程度,以作為教師調整其教學計劃、安排的依據。通常是認知性的評量,評量方式可以是測驗卷、作業、學習單,亦可是課堂上的口頭問答、討論等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