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0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肉目貂科屬動物的總稱。體型大小不一,嗅覺、視覺靈敏,動作迅捷。身體細長、足短,適於在石隙、洞穴中捕食,以鼠類、松鼠為食。穴居,晝伏夜出,梟類為其主要天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種類很多,廣布於歐亞非及南北美洲,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以鼠、蛇、鳥、魚等為食物。印度及大陸華南地區常見的黃腹鼠的一類。也稱為「黃鼠狼」、「黃」、「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類鼠科。形似,大如貓,毛色黑,尾部有一對臭腺,可分泌臭液驅散敵人。多棲於灌木叢中及河濱等地,產於美洲或非洲。
科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科動物(mustelid)1.1 臭1.2 白1.3 黑腳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科動物(mustelid)1. 科動物包含近7...
Mustela sibirica (Pallas, 1773)
體色由頭至尾包括四肢呈暗黃褐色,腹部較淡,但背腹之間並無明顯的交界,喉部有白斑,但大小不一;雄獸頭軀幹長28~39公分,尾長15.5~21公分,體重650~820公克;雌獸頭軀幹長25~30.5公分,尾長13.3~16.4公分,體重360~430公克。
歐洲俄羅斯東部到西伯利亞東部、泰國、日本、台灣。
主要分布在森林中,但有時也會靠近城鎮,會以樹洞、樹根、石頭之間、囓齒類的地洞、甚至建築物為窩穴,用毛、羽毛、乾樹葉鋪在窩內;動作敏捷、嗅覺與聽覺佳,會爬樹,也會游泳,主要為晨昏或夜間活動,有時也會於白天追逐獵物,一晚可移動8公里,食物包括小獸類、鳥、蛇、蜥蜴、蛀、昆蟲等,冬天可能有儲食行為;交配季在冬末初春時,幼獸在4~6月出生,懷孕期28~30天,一胎2~12仔,1個月後睜眼,2個月後斷奶,8月末時幼獸離開母獸,但同窩的個體可能在秋天一起播遷,圈養下壽命可達7年10個月。黃鼠狼是亞洲的一個亞種,在台灣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3,500公尺之各種森林、高山草原或山徑附近;約於3~4月繁殖,...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獾的臉部黑褐色,由頭頂經後頸至背中央有一白色縱帶,額頭至眼睛周圍有明顯的白毛,神似國劇人物之化妝臉譜,故有「花臉貍」之稱。吻端突出似豬鼻,又有「小豚貓」之別名。全身披深灰褐色粗毛,身體瘦長,四肢細短呈污灰色,爪尖銳而長,尾部具白色長毛,略為蓬鬆。鼠蹊部有味道濃厚之臭腺,故又有「臭貍」之稱。頭體長35至40公分,尾長14至20公分,體重1至1.75公斤。齒式:門齒3/3,犬齒1/1,前臼齒4/4,臼齒1/2;全部的牙齒數有38顆。
Melogale moschata (Gray , 1831)
體較白鼻心為小,吻長而突出,體色灰褐到黑褐色,腹部顏色較淡,尾巴蓬鬆,腳短,額前有一大塊黃白斑,頰部亦有白斑,頭後部往兩肩部到背部中央有一長白色縱帶。頭軀幹長33~43公分,尾長14.5~23公分,體重1~3公斤,具肛門腺。
印度東北到中國大陸中部、中南半島北部、海南島、台灣。
棲息在雜木林與草生地,白天躲在地道或岩縫中,晨昏或入夜後外出覓食,雜食性,食物包括昆蟲、蚯蚓、兩棲與爬蟲類、陸生貝類、小鳥、小獸或其屍體;幼獸於5~6月出生,每胎1~3仔。獾在台灣廣布全島平地至2,000公尺的區域,是台灣產食肉目動物中,攻擊力最弱者。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食肉目貂科。長約二十五公分,體細長,四肢短小,尾短,夏毛呈褐色,喉、胸、腹泛白。冬毛呈白色,僅尾稍呈黑色。以小型哺乳類、鳥類、鳥蛋及蛙類等為食。毛皮稱為「貂皮」。
多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rotula multibarbata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多鬚魚身體圓而延長,近尾部處則是逐漸側扁。在其吻端及下頜,各有3對鬚,在鰓蓋骨的後方有1根強棘,但是往往被表皮所覆蓋。背鰭和臀鰭非常的長,一直延伸至尾鰭部位,相互癒合在一起;腹鰭位於喉部,已經退化成2條延長絲狀,身體體色呈茶褐色,其中腹部及胸鰭處的顏色較淡,背鰭和臀鰭的外緣顏色則較深,體長通常是在30公分,最大體長則可達100公分。
多鬚魚的主要分布,是從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此一海域,從日本南部一直到澳洲北部皆有分布。
多數鳚科的分布,是棲息在深海水域,僅有少數的種類會出現淺海水域,多鬚魚就是如此,主要棲息在大陸及大陸斜坡水深650公尺以淺的水域。
由於多數鳚是屬於罕見的魚類,除了學術研究之外,食用的經濟價值並不大,因此幾乎看不見市場販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鳚魚目(Order Ophidi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鳚魚亞目(Suborder Ophidioidei)
鳚科(Family Ophidiidae),Cusk-eels
黃喉貂(黃葉貓、黃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rtes flavigula (Boddaert, 1758)
頭、後頸、背、四肢下半部、尾為黑色或暗褐色,身體其他部位為淺褐色,下頜到胸部為鮮黃色,頭軀幹長45~65公分,尾長37~45公分,體重約2~3公斤。
西伯利亞東南部到馬來半島,喜馬拉雅山區、蘇門答臘、班卡島、爪哇、婆羅洲、海南島和台灣。
棲息於森林中,日行性,當棲息於樹上,動作靈活善攀爬,有時下到地面,以小獸類、昆蟲、鳥類、蛋、水果或核果為食,常成對或以家族集體捕食,夏季交配,翌年3~4月間產1~5仔,通常2~3仔,小貂在出生之後7週離巢,3個月接近成貂體型,壽命最長約14年。在台灣主要分布於全省山地,由山麓至2,000公尺地區均有其蹤跡。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貂科(Family Mustelida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