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84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獻通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獻通考],凡348卷,元馬端臨撰。民國47年(1958)臺北新興書局影印本;67年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影印本。
  該書是繼[通典]之後,又一部專門記述我國歷代典制史實的政書,成書於元大德11年(1307),編撰歷時20餘載。作者有感於[通典]在考述歷代典制方面「綱領宏大,考訂該洽」,然「節目之間,未為明備;而去取之際,頗欠精審」。因此,在寫作[文獻通考]之際,其內容及體例固以[通典]為藍本,但其間亦頗有增補損益。分析而言,[文獻通考]著錄的時代,比[通典]長;參考的文獻,比[通典]豐富;敘述的內容,比[通典]廣泛,除敘及政治和經濟史實外,也涉及文化、藝術的發展。正如作者自序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上、奉進。如:「奉獻」、「貢獻」、「獻謀」、「獻身」、「她上臺獻花給得獎者。」
表演。如:「獻技」、「獻藝」。
故意表現。如:「獻寶」、「獻媚」、「獻殷勤」。
文獻:本指典籍和熟知文化掌故的賢人,今指具歷史價值的典籍資料。如:「參考文獻」、「歷史文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如:「壽考」。
尊稱死去的父親。如:「先考」、「顯考」。
測驗、測試。如:「考驗」、「考試」、「招考」。
考試的簡稱。如:「高考」、「普考」、「特考」、「大學聯考」。
求證、探源。如:「考究」、「考源」、「考古」、「考據」。
查核、檢查。如:「考查」、「考核」、「考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敵」、「通航」、「通信」、「通車」、「通商」、「流通」、「互通有無」。
到達。如:「通往」、「條條大路通羅馬」。
全部、整個、都。如:「通宵」、「通通上去」、「通盤考量」。
明白、了解、懂得。如:「通曉」、「精通」、「通情達理」。
淵博。如:「通才」、「通人」。
熟悉某種事物的人。如:「中國通」、「萬事通」。
報告、告知、傳達。如:「通報」、「通知」。
普遍的、共同的。如:「通病」、「通行」、「通性」、「通稱」、「通俗」。
量詞:A>用於計算文書、電訊數量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B>用於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文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獻一辭最早見於[論語],但是後人的理解及用法則有不同。[論語.八佾篇]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宋朱熹[論語集註]說:「文,典籍也;獻,賢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更申論說:集註「文謂典冊,獻謂秉禮之賢士大夫。」則文獻二字,是分指典籍與賢才。  在朱熹之後,馬端臨作[文獻通考],對文獻的定義予以擴大,其自敘說:「凡敘事,則本之經史而參之以歷代會要,以及百家傳記之書,信而有證者從之,乖異傳疑者不錄,所謂文也;凡論事,則先取當時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諸儒之評論,以至名流之燕談,稗官之記錄,凡一話一言,可以訂典故之得失,證史傳之是非者,則采而錄之,...
通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獻通考》的簡稱。參見「文獻通考」條。
2.會通古今,依次敘述的書,多以通考為名。如馬端臨的《文獻通考》。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