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89.93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徵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徵聖〕是劉勰所著〔文心雕龍〕中的第二篇,主旨在解釋文辭的價值。
  文辭是用符號代替語言而表情達意的,因為比衝口而言多了一些思考的時間,故而可以把原來想說的話加上若干改變和修飾,通常是一種美化的歷程。在前篇〔原道〕中有句說:「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又說〔易經〕中的「文言」,是「言之文也」。言而成文,可說是美化的象徵。
  在〔徵聖篇〕中,開始說;著作是聖,述說是明(原文是:「作者曰聖,述者曰明」),聖人之情,見乎文辭;繼而藉子產的話說:「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又說:「情欲信,辭欲巧,此修身貴文之徵也。」即是說思想見於語言,「文」則是使語言充分表達思想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召集。如:「徵兵」、「徵召」、「緩徵」。
收取。如:「徵收」、「徵稅」、「開徵」、「課徵」。
公開尋求、招請。如:「徵求」、「徵聘」、「徵稿」、「徵婚」、「徵才」、「徵文比賽」。
現象、跡象。如:「徵兆」、「特徵」。
證明。如:「徵驗」、「徵信」。
古代五音之一。如:「宮、商、角、徵、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