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禮儀舞蹈。明朝(1368-1644)朱載堉(1536-1611)作。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有《人舞》,屬六小舞之一。周時之《人舞》舞法已不可考,據鄭玄(西元127∼西元200)註釋:《人舞》不持任何舞具,以袖袍表現威儀。該時,亦用《人舞》祭祀宗廟及星辰。朱載堉所作之《人舞》,舞者二人並列,相距三步,四人為一基本小組,成方形。朱載堉所作之《人舞》,全舞有八個基本姿勢,分別表現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第一勢:轉初勢,表現惻隱之仁;第二勢:轉半勢,表現羞惡之義;第三勢:轉週勢,表現篤實之信;第四勢:轉過勢:表現是非之智;第五勢:轉留勢,表現辭讓之禮;第六勢:伏睹勢,表現尊敬於君;第七勢...
《周禮.卷二十三》、朱載堉《樂律全書》、劉鳳學《倫理舞蹈「人舞」研究》。
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雙人舞。在芭蕾舞的表演裡,常有一男一女一起表現的雙人舞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
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純舞蹈小品集。裴洛堤(Jules Joseph Perrot, 1810-1882)編舞,普尼(Cesare Pugni, 1805-1870)作曲,首演於1845年7月12倫敦女王陛下劇院(Her Majesty´s Theatre)。為多段純舞蹈的組合,沒有劇情的作品,由四位風格截然不同的浪漫芭蕾伶娜,著白色長紗裙,靜止在台上的畫面開始;首先相互行禮,然後每個人輪替表演一段獨舞,依序為葛蘭(Lucile Grahn, 1819-1907)、葛麗絲(Carlotta Grisi, 1819-1899)、塞莉特(Fanny Cerrito, 1817-1909)及塔伊歐尼(Marie T...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A調三人舞 【林亞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美國1960年代的後現代舞主將之一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的代表作。首演於1966年的紐約後現代舞的重要發表場所傑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瑞娜的重要性在她不斷發表文章與舞作,以顛覆芭蕾舞與現代舞的觀念。她反對用舞蹈表現華麗或技巧性高的動作、反對凸顯明星舞者的區別待遇、反對舞者為了感動觀眾而投入過多的情感等等。這些她在著名的「『不』宣言」(""No"" Manifesto)裡設下的準則,正是引導她編《A調三人舞》的方針。其實據瑞娜所形容,全舞只是由一段四分半鐘的舞句去發揮。但關鍵在跳的時候不能間斷、不能凸顯任何一個動作、精力持續不變等等,與當時美術界興盛的...
Yvonne Rainer《Work 1961-73》.
大雙人舞,華麗雙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大雙人舞;華麗雙人舞。〈grand pas de deux〉;大〈grand〉。它和雙人舞〈pas de deux〉的區別在於有明確的結構。大雙人舞通常由五個段落所組成:進場;慢版;女舞者的變奏曲;男舞者的變奏曲;由二人合跳的終曲。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Gretchen Ward Warren《Classical Ballet Technique》1989.
毛利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紐西蘭毛利人目前仍保留的節慶或祭典之舞蹈與歌曲,主要分為潑伊(poi,女性舞蹈)和哈卡(haka,男性舞蹈)。《潑依》為動作加上歌曲組合而成的舞蹈,有時使用繫有特殊小球的繩子,此小球是用乾蘆葦或亞麻編製而成;目前一些新式潑伊(rangi-poi)已大不同於往昔的划船歌或是由部落長老所掌控的聖舞。男性的哈卡,包含勇猛的戰爭舞蹈,像peruperu或tutu-ngarahu都有激烈的動作,《哈卡》〔見Haka〕是很律動地邊用足重踏邊用手拍擊股側,而且歌聲高亢,表情十足,歌詞內容大都與戰爭有關;有時也採用現代版的《卡力騷》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朱古馬力斯舞;熊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玻利維亞的民俗舞蹈。Los Jukumaris的本來意思是艾瑪拉(Aymara)印第安語裡的熊,這支舞描述一隻傳說中的野獸,其父是熊,其母是牧羊女,他們原本和諧共處這名女子和動物住在一塊後開始變得悶悶不樂,這隻嫉妒的熊就把她和她兒子關在洞穴裡。後來母子逃走,熊就和牠的老友一隻公牛生活在一起,牠過得很不快樂,靠吹笛子來消解憂愁。男孩逃出去以後,便開始學習閱讀和寫字,變成一個因力大無窮而聞名的軍人,在他母親病逝後,他出去尋找因悲傷過度而哭瞎眼睛的父親,父子對重新團聚感到很高興,父親於是吹起了他的笛子,連石頭也都跳起舞來。當這隻熊逐漸老死之後,被埋在樹下牧羊女墳墓的旁邊,這棵樹現在被稱做「熊之樹」,...
Antonio Paredes Candia《The Folkdance of Bolivia》.
貝多因舞蹈;阿拉伯遊牧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貝多因」(Bedouin)指的是阿拉伯、敘利亞、北非沙漠地區遊牧的阿拉伯人。他們自認為真正的阿拉伯人,其特殊遊牧生活方式,提供創造豐富的歌謠與舞蹈的背景,歌舞都常有具民俗樂風的樂師為其伴奏,多彩多姿、動力十足的舞蹈為單調的沙漠景觀增添風采。其典型的舞蹈是直線行列舞蹈,當地稱「達伯喀」(dabkah),舞者手牽手,形成直線隊伍,邊搖臀部,邊走步,領舞者有時手執手帕、劍、或盾,先獨舞來鼓舞眾舞者。伴奏樂器有似管(oboe)的吹奏樂器,當地稱「如拿」(zurna)〔參見Zurna〕,以梅樹的枝幹製作,前有六孔、後有一指孔,為置姆指之處;另有大型扁平的雙頭鼓,稱「塔伯」(tabl),此鼓以彎曲...
《The JVC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舞譜名。人舞譜登錄於《樂律全集律呂精義》,是朱載堉《擬古樂譜》之一,此譜為朱載堉舞譜之基礎;《六小舞》的基本動態形象主要是以舞袖為內容,它不但反映當時之時代背景,亦賦予各種動作姿態以及當代的禮教思想。
朱載堉《樂律全書》、《古今圖書集成》。
瓦利卡多納四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97年由曾待在來福李蒙舞團(Ralph Lemon Company)8年的瓦利.卡多納(Wally Caredona)所創立。舞團初成立,其演出行程就包含了舞蹈劇場工作坊、中央公園的夏季舞台、舞蹈空間,傑德森教室及法國的「百合藝術節」(Festival a Lille)等地。瓦利善用自己身體的潛力,開發出新的舞蹈語彙,驚險又令人讚嘆,像是體操的動作,卻用舞蹈的美學化解出來,精巧、睿智的編舞方式,帶來了處處驚訝和危險,不是流行的誇張動作語彙,而是內斂醞藏深厚的舞蹈美學,相當特別。瓦利在1996-1997年間擔任「動作探索舞蹈中心」(Movement Research)的常駐藝術家,並成...
1998年1月6∼25日 喬伊斯劇院的萬象節節目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