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4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雜戲。《說文解字.人部》:「,戲也。」清.段玉裁.注:「以其戲言之謂之,以其音樂言之謂之倡,亦謂之優,其實一物也。」《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是時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優之觀。」
2.表演雜耍或滑稽戲的人。參見「倡」、「優」等條。
3.一種注重音律、講求字句對仗工整的文體。參見「體」條。
滑稽、幽默。如:「謔」。《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傳.李文博傳》:「通侻不持威儀,好為諧雜說。人多愛狎之。」
參見「佪」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滑稽雜戲。《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唐.顏師古.注:「優,諧戲也。」
2.古代演滑稽雜戲的藝人,猶今戲劇演員。《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金石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帷帳之私,優侏儒之笑不乏於前,而天下無宿憂。」清.王鵬運〈沁園春.釂君一觴〉詞:「平生意,便優帝畜,臣職奚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短詩,以五、七、五共三句十七音組成。原為諧之連歌的初句,稱為「發句」。芭蕉以後成為獨立的表現形態,至明治時代正岡子規改稱為「句」。句中常出現季節性的用語,如:「古池や蛙とびこむ水の音」(松尾芭蕉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賦體。以字句雕琢、行文駢儷為特色,盛行於六朝。也稱為「排賦」、「駢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喻、調笑、譏諷。如:「諧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囂張。形容人的行為舉止放肆傲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連。《楚辭.屈原.遠遊》:「音樂博衍無終極兮,焉乃逝以佪。」也作「徘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講求字句工巧、重視對偶聲律的文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雜戲。《漢書.卷五一.枚乘傳》:「詼笑類倡。」
2.優、伶人。《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引內昌邑樂人,擊鼓歌吹作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詼諧、開玩笑。《聊齋志異.卷四.狐諧》:「客有孫得言者,善謔,回請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