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6.89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儉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起居儉省樸實。如:「他雖然賺得錢多,但沒什麼物欲,過著儉樸的生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在、不加修飾的。如:「樸素」、「樸實」、「樸直」、「質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減省、不浪費。與「奢」相對。如:「節儉」、「勤儉」、「儉樸」、「儉約」、「省吃儉用」、「存儉去奢」。
沽名釣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薛人。習文法吏事,緣飾以儒術,武帝以為丞相,封平津侯。 (3) 布被脫粟:布被,以布為被,表示儉樸。脫粟,僅去除皮殼而未精碾的粗米,即糙米。 (4) 減於制度:行事儉約,花費少於常規。 (5) 詭服:奇特違眾的服裝。 (6) 殊科:不同的類型。
三思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公冶長》季文子1>三思2>而後行。子3>聞之,曰:「再4>,斯可矣。」 〔注解〕 (1) 季文子:即季孫行父(?∼西元前568),春秋魯國大夫,季友之孫。宣公八年繼襄仲執政,為人儉樸清廉,相傳家中婦女都穿布衣,而沒有人穿錦帛,馬廄裡的馬都只餵食草料而不餵食粟米,至於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也都只講求實用,而沒有名貴的金石玉器。人們稱其廉潔且忠誠,卒諡文。 (2) 三思:考慮多次。此「三」未必實指。 (3) 子:即孔子(西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
奢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儉樸、節省、節約、樸素、節儉、儉約
樸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樸素、儉樸、簡樸、質樸
身無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德行》中記載東晉大將軍王恭的清廉儉樸。有一天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忱前去探望他。見他坐在一片竹席上,心想他剛從東方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當地的特產,因此跟他要一條。王恭當下不置可否,等王忱走了以後,才將自己坐的這條竹席拿起來派人送去。沒有竹席可坐了,王恭只好坐在草墊上。王忱後來聽到這件事十分驚訝,對王恭說:「我是以為你有多的,所以才向你要。」王恭說:「您不了解我,我是作人無長物。」「長物」是指沒有多餘的物品,王恭一生清廉儉樸,即使做到大將軍仍然沒有多餘的物品可用。後世便用「身無長物」表示身邊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比喻節儉或貧困。
三教九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教九流」係由「三教」及「九流」二語組合而成。 「三教」指儒、佛、道。語或出自《周書.卷五.武帝紀上》。北周武帝宇文邕,鮮卑人。生活節儉樸實,勤政愛民。在位期間(西元560∼578),改革鮮卑舊俗,釋放奴隸。當時因為社會動亂不安,許多人投身佛、道,尋求精神上的寄託,武帝卻認為僧道不事生產、又不用交稅,影響國家財政,應該廢除。於是在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這天,他召集大臣、沙門及道士等,討論三教的好壞,結果儒教為先,道教第二,佛教最後。 「九流」則是出自《漢書.卷一○○.敘傳下》。敘傳是作者自敘家世、生平,兼及編纂旨趣、體例的文章,典源所錄是《漢書》中為何收錄〈藝文志〉的編纂旨趣。其內容略謂:自...
釣名沽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薛人。習文法吏事,緣飾以儒術,武帝以為丞相,封平津侯。 (3) 布被脫粟:布被,以布為被,表示儉樸。脫粟,僅去除皮殼而未精碾的粗米,即糙米。 (4) 減於制度:行事儉約,花費少於常規。 (5) 詭服:奇特違眾的服裝。 (6) 殊科:不同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