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演藝術的單位或團體。如實驗劇場
讀者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讀者劇場1.1 階段一準備1.2 階段二:彩排1.3 階段三:評量1.4 階段四:表演 讀者劇場讀者劇場的英文為Reader's Theater,或是Readers Theater、Readers Theatre、Reader's Theatre、Readers' Theatre,這些名稱都是通用的,意指朗讀者的
殘酷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名詞。法國劇作家安東尼亞陶(Antonin Artaud, 1896-1949)的理論,在1930年代他以自創的戲劇實踐這個理論。他認為演員與觀眾應該是「透過火燄般的訊息,成為釘在樁上被火焚燒的受難者。」意思是指戲劇的演出應該透過極端、而且非傳統的表演特色,致力於迫使觀眾去思考現存的殘忍與野蠻的行為。最著名的殘酷劇場的作品是彼得懷斯(Peter Weiss, 1916-1982)的《在薩德侯爵的導演之下,由夏亨頓精神病院病人演出的尚保羅.馬哈被迫害和刺殺的故事》(The Persecution and Assassination of Jean-Paul Marat As Performe...
AVANT-GARDE,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荒謬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種類名詞。由當代評論家馬汀埃斯林(Martin Esslin)所定義的一種戲劇表演型態:「藉由對理性手段、及對不得要領的思維公然之放棄,極力傳達出人類缺乏感官知覺時的狀況、及運用理性態度的不適當性。」傳統的荒謬劇的劇本是透過荒謬的人物、對話、及狀況去呈現人類非理性及不合邏輯的生活面向,英國名作家辛普森(N. F. Simpson, 1919-)、哈洛品特(Harold Pinter, 1930-),與美國的愛德華阿爾比(Edward Albee, 1928-)的劇本均屬於此派別。但此種表演形式在法國卻尤為盛行,主要是因為它與存在主義之間的密切關聯,可在史恩紀涅(Jean Genet, 19...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荷蘭舞蹈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舞團成立於1959年,係由卡洛.勃尼(Carel Birnie)與班潔明.哈克維(Benjamin Jarkarvy)為脫離「荷蘭國家芭蕾舞團」(Het Nederlands Ballet)而組成的。舞團成立宗旨為渴望自傳統舞蹈中解放,以探索現代舞各種不同型式的結構。對於舞蹈語言的原創性,舞團本身律動的生命力,美國式古典和現代舞交織的手法,皆豐富了該舞團的領域,故此團能在現今世界舞壇中立於赫赫顯著之地位。舞團成立之初,傑伯.福利爾(Jaap Flie)、儒狄.丹茲克(Rudi van Dantzig)、漢斯.曼恩(Hans von Manen)、查爾斯.查尼(Charles Czarn...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 1987》、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 1987,1999年、《表演藝術雜誌》第75期 1999年3月。
皇冠藝文中心小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演場所。成立於西元1984年12月。劇場六十坪,該地點為一舞蹈研習教室,除自行企劃節目外,場地亦可供各界租用,以供小型舞臺劇、舞蹈等活動使用。地址:臺北 市敦化北路120 巷50號地下室。
實驗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實驗方式尋求、開拓戲劇表演藝術的劇場活動。舞臺藝術工作者可自由發揮創造,不斷的求新求變,以開拓不同的演出形式,發掘觀眾潛在的趣味。因其詮釋空間很大,故劇場本身和觀眾,都在接受考驗和挑戰。
劇場河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階生成於河谷彎曲處,其凸岸部分形似劇場,謂之劇場河階。因河流曲繞三面呈半圓形,故又稱半圓形河階。
黑箱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種類名詞。指沒有鏡框式舞台框架的矩形小劇場,內部所有設備都漆成黑色,包括牆壁、地板、天花板,以及水平或垂直的簾幕等。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無垢舞蹈劇場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由臺灣舞蹈家林麗珍成立於1995年,並擔任藝術總監。1972年林麗珍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音樂舞蹈科,在長安國中(原長安女中)任教時,曾為百人編作大型舞蹈,連續五年獲得臺灣區民族舞蹈比賽的最高分大型舞蹈榮譽獎。1970年編排大會舞《乘風破浪》的大作,突破大場面平面造型的變化,更為壯觀,1977年《哈薩克神殿》原創性的舞蹈語彙,展現特殊的個人風格。在舞蹈教材設計上,自創《遊戲教學法》,將舞蹈溶入音樂及體育課程中。1978年林麗珍第一次的個人舞展《不要忘記妳的雨傘》,在1982年發表作品《我是誰》;1989年推出文化記錄性的《天祭》。1991年擔任國家劇院製作臺灣原住民族樂舞系列《布農族》藝術總...
舞團提供資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