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3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劉大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資料來源 生平 劉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桐城縣陳洲鄉人.劉大櫆受教於同鄉吳直,才華出眾。 20多歲以布衣入京,方苞見到他的文章,極其讚嘆說:“如苞何足算哉!邑子劉生乃國士爾!”並讚他是韓愈、歐陽修一流人物,一時名噪京城,士大夫多願與其結交。雍正七年(1729年)、十年,兩次參加考試都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年),由方苞薦舉應博學鴻詞科,被大學士張廷玉壓制落選。張後知大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湯匙。同「魁」。《集韻.平聲.灰韻》:「魁,《說文》:『羹斗也。』或從木。」
桐城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古文運動中的正宗流派。為方苞所開創,繼有劉大櫆、姚鼐等加以闡發。因其代表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稱為「桐城派」。主張古文應嚴整簡潔,並須學習《左傳》、《史記》、《先秦》、《兩漢的散文》,及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考據、辭章並重,要求語言雅潔,筆法清朗,作品以典雅、凝鍊見稱。
姚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穀,清安徽省桐城人。曾主講紫陽、鍾山各書院多年,學者稱為「惜抱先生」。性恬淡不慕榮利,論學主集義理、考證、詞章之長,不拘於漢、宋門戶,精研經學,尤以古文名世,所為文高簡深古,所選古文辭類纂,義例甚嚴,於清惟取方苞、劉大櫆二家,習古文者奉為圭臬,而有桐城派之稱。著有《惜抱軒文集》等書。
方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閣學士及禮部侍郎等職。 學術思想1. 繼承了侯方域、魏禧、汪琬的散文,而開出清初古文一派,與門人劉大櫆,再傳姚鼐,均為桐城人,所以世稱「桐城派」。2. 自述學術文章的理想說:「學行繼程 朱之後,文章介韓 歐之間。」(汪兆符望溪全集序引)3. 為文力求雅潔,倡議「文道合一」,即所謂「古文義法」。義,即所謂『言有物』;法,即所謂『言有序』。4. 方苞作古文的限制條例:一、不可入語錄中語;二、不可入魏 晉 六朝人藻麗俳語;三、不可入漢賦中板字法;四、不可入詩歌中雋語;五、不可入南北史佻巧語。這些規則成了桐城派「古文義法」...
劉大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劉大櫆(1698-1779), 清‧桐城(安徽省桐城縣)人,字才甫,號海峰,為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應鄉試,兩中副榜,未中舉人。後應博學宏詞試,為張廷玉所黜,以教書為業,直到老年,默抑以終。後應博學宏詞試,為張廷玉所黜,以教書為業,直到老年,默抑以終。劉大魁是清代桐城派「三祖」之一,是方苞的得意門生,也是姚鼐的老師。劉大櫆補充方苞的理論,認為「義理、書卷、經濟」是文章的材料和內容,而「神、氣、音節」是作...
愚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使人民愚昧。如:「愚民政策」。清.劉大櫆〈焚書辨〉:「然其所以若此者,將以愚民,而固不欲以自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