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來的侮辱或侵侮。《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其懷柔天下也,猶懼有外侮。」晉.潘岳〈離合〉詩:「嫣然以喜,焉懼外侮。」
共禦外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同抵擋外來的侵略。如:「國難當前,全民須同心齊力,共禦外侮。」《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廣西巡撫柯逢時令廣西各州縣增募鄉勇八千人,給以毛瑟後膛槍,並令民間多築碉堡,共禦外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凌、欺侮。如:「抵抗外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兄弟鬩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兄弟雖在家爭吵,但一旦遇有外侮,卻能共同抵禦。典出《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後比喻內部不和睦。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七.誤獻.施允升》:「嘗有羅姓者,兄弟鬩牆,先生要之家,反覆勸譬,聲淚俱下,兄弟遂相抱而哭。」
進退維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雅」有嚴正、高貴的意思,所以雅樂亦即正樂,有別於民間歌謠。大雅是用於朝會的樂歌,小雅則是用於宴饗的樂歌。〈桑柔〉一詩相傳是周大夫芮伯所作,指責周厲王親近小人,施行暴政,以至於是非顛倒,民風敗壞,招來外侮,禍國殃民。本段乃作者自傷其處境之語,他感嘆的說道:「看啊!那樹林裡的鹿群,是多麼的友愛而快樂。我卻不然,朋友之間,不僅無法相勉為善,還互相猜忌。人們不是常說『前後都無路可走』,我現在就是這樣的處境啊!」後來「進退維谷」被用來形容前進後退都無路可走的處境。
一視同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元史.卷一六七.譚資榮列傳》:「皇元一視同仁,不間遠近,特置大帥,安集招懷,以捍外侮,非利徵求於汝也。」
夷夏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華夏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夷夏之防的理論便應運而生。夷夏之防開始有反侵略﹑禦外侮的含義﹐隨著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民族仇恨的增長﹐逐漸添加了一些大漢族主義的內容﹐如認為夷夏種屬不同﹐先天就有優劣之分。在《國語‧周語中》不是將戎狄罵作“豺狼”﹐就是誣稱他們為“禽獸”﹐根本不把戎狄當作人﹐主張夷夏不通婚﹐不通禮﹔或則認為戎狄與華夏雖然本來是一家。但由於戎狄的祖先不遵守禮義﹐犯了罪﹐被流放到邊疆﹐形成戎狄之族﹐至今也沒有變好(《國語‧周語上》)。這兩種觀點都是對周邊民族的歧視﹐帶有明顯的大漢族主義色彩。孔丘作...
入室操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共禦外侮
李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息,這是他前期作品的共同缺點。但是這種境遇,是不長久的;不久,他的愛兒瑞寶死了,大周後也死了,家以外侮日急,接著是曹彬過江,金陵淪陷,於是肉袒出降,全家北徙,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穿戴白衣紗帽,忍受著人世間最難堪的俘虜生活。他後期的生活環境,較之前的宮廷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從一個享樂的空氣裡,墮入於一個求生不得的境界。他這時才對於政治、人生有深一層的體會與領悟,而感到往日生活的舒適,精神的自由,故國江山的可愛,和過去種種錯誤的追悔了。一切成了空,一切趨於毀滅,在這種沈痛而又是絕望的情感中,產生出來的作品,遂形成感傷低沈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