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得全面性勝利。《三國演義》第四回:「懸頭千餘顆於車下,連軫還都,揚言殺賊大勝而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贏、占優勢。如:「勝利」、「戰勝」、「獲勝」、「優勝」、「勝訴」、「旗開得勝」、「出奇制勝」。
超越。如:「勝過」、「略勝一籌」、「一個勝似一個」。
優美的地方。如:「勝景」、「勝地」、「尋幽覽勝」、「風景名勝」。
禁得起、承受得了。如:「勝任」、「不勝其擾」、「喜不自勝」。
盡。如:「不勝枚舉」、「不可勝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千軍萬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軍萬馬」原作「千兵萬馬」。陳慶之是南朝梁的大將軍,數與北魏軍交戰,都獲得大勝,戰功彪炳。武帝大通初年,北魏國內情勢紊亂,北海王元顥來降,請求梁朝立他為魏主。梁武帝接納他,並派陳慶之護送元顥回到北魏。元顥到了渙水即位稱帝,並封陳慶之為鎮北將軍,征伐北魏的其他勢力,元顥順利成為北魏皇帝入都洛陽。陳慶之繼續掃蕩餘兵,節節勝利,名震一時。由於陳慶之的軍隊都穿著白袍,所向披靡,所以洛陽有首童謠傳唱著:「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意思是大將軍們不要自我煩擾,只要看見穿著白袍的軍隊,即使自己兵馬再多也避開為妙。後來「千軍萬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出現「千軍萬馬」的書證如《京本通俗小說.西山...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張我軍(1902年10月7日-1955年11月3日),作家,在台灣台北縣板橋市出生長大,祖籍清帝國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野馬、M.S.、廢兵、老童生、劍華、以齋、四光、大勝等。他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張我軍與當時旅居北平的臺籍菁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
英法百年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德華率領英軍橫渡英吉利海峽,並在克雷西大敗菲利普的軍隊。1356年,黑王子(註1.)在普瓦捷戰役中大勝,並且俘虜了法王約翰二世。1360年,愛德華放棄當法國國王的念頭,歸還法國西部的領土。但後來1415年,英國的亨利五世重新要求當法國國王,又使戰爭連綿不斷。到了1422年亨利五世駕崩,英國和法國的戰火更加猛烈,法國幾乎是命懸一線。而就在1429年,法國少女貞德領導法國人在奧爾良和帕泰兩地大敗英軍,大振法軍士氣。持續到了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才由法國人在沙蒂永之戰的勝利宣告結束,此時英國人手中僅剩下加來。而領導法軍的少女...
大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爭取得大勝利。《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胡二王傳.王基》:「夫大捷之後,上下輕敵,輕敵則慮難不深。」
萬馬千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軍萬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千軍萬馬」原作「千兵萬馬」。陳慶之是南朝梁的大將軍,數與北魏軍交戰,都獲得大勝,戰功彪炳。武帝大通初年,北魏國內情勢紊亂,北海王元顥來降,請求梁朝立他為魏主。梁武帝接納他,並派陳慶之護送元顥回到北魏。元顥到了渙水即位稱帝,並封陳慶之為鎮北將軍,征伐北魏的其他勢力,元顥順利成為北魏皇帝入都洛陽。陳慶之繼續掃蕩餘兵,節節勝利,名震一時。由於陳慶之的軍隊都穿著白袍,所向披靡,所以洛陽有首童謠傳唱著:「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意思是大將軍們不要自我煩擾,只要看見穿著白袍的軍隊,即使自己兵馬再多也避開為妙。後來「千軍萬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慘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大勝
探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求察問。《三國演義》第三一回:「卻說曹操自倉亭大勝,重賞三軍,令人探察冀州虛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