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寒冷     
瀏覽人次:2088 收藏人次:4323658
氣候非常的冷。唐.太宗〈初秋夜坐〉詩:「寒冷鴻飛急,園秋蟬噪遲。」
    
瀏覽人次:12475 收藏人次:4143166
寒涼、溫度很低。如:「冰冷」、「冷颼颼」、「今天很冷!」
降低溫度。如:「冷卻」、「冷凍」、「冷藏」。
不熱情、不熱烈。如:「冷酷」、「冷淡」、「冷漠」、「冷面孔」、「冷若冰霜」、「心灰意冷」。
寂靜。如:「冷清」、「冷落」。
不流行的。如:「冷門」、「冷貨」。
鄙視的、嘲笑的、譏諷的。如:「冷言冷語」、「冷嘲熱諷」。
突然。如:「冷箭傷人」、「冷不防被嚇一跳!」
    
瀏覽人次:10055 收藏人次:3393013
1.秋冬寒冷的季節。與「暑」相對。《易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瀏覽人次:50530 收藏人次:5979452
皮膚因寒冷或過分乾燥而出現裂痕。通「皸」。如:「龜裂」。《莊子.逍遙遊》:「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40999 收藏人次:2982113
噤,閉口不作聲。「噤若寒蟬」指像寒冷季節時的蟬,一聲不響。比喻不敢說話。語本《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
一暴十寒     
瀏覽人次:35934 收藏人次:2179876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後人尊稱他為「亞聖」。當時人們對於齊王管理政事沒什麼成就很不滿意,雖然齊王並未採納孟子的觀點,但他仍幫齊王解釋,說:「不要認為這是因為大王不夠聰明。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長的生物,如果讓它在太陽下曝晒一天,又放在寒冷的地方十天,也沒有辦法存活。我跟大王相處的時間有限,一旦我離開,那些奸臣小人又來動搖大王的決心,我就算能讓大王萌生一些向善的念頭,又有什麼用呢?」此段話見載於《孟子.告子上》。後來原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演變為「一暴十寒」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做事缺乏恆心,時常中斷。
    
瀏覽人次:35857 收藏人次:3383020
1.寒冷。如:「凜冽」、「凜凜」。《文選.潘岳.閑居賦》:「凜秋暑退,熙春寒往。」唐.韓琮〈秋晚信州推院親友或責無書即事寄答〉詩:「月寒深夜桂,霜凜近秋松。」
吳牛喘月     
瀏覽人次:33726 收藏人次:2164178
酷熱。在《世說新語》中有一個關於「吳牛喘月」的故事。晉武帝的臣子滿奮很怕冷,有一次他看到琉璃窗外頭的寒冷景象,即使知道琉璃窗很厚實,不會透風,仍不由得打起寒顫。武帝看到了就笑他,滿奮便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像吳牛一樣,只要見到了月亮就會氣喘吁吁。」
寂寥     
瀏覽人次:28541 收藏人次:2273276
1.寂靜冷清。[例]寒冷的冬夜,街上顯得特別寂寥。
一葉知秋     
瀏覽人次:27587 收藏人次:1566296
《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塊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溼度高低變化;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