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3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對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合乎自己的眼光。指滿意。如:「那個商品的造型特殊,許多人一看就對眼。」
對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異於正常。《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據我看,方纔這個娘兒們太不對眼,還沾著有點子邪道。」也作「不對勁」、「不對賬」。
2.看不上眼、不合心意。如:「看了這麼多雙鞋,總覺不對眼。」
3.看不順眼。指感情不融洽。《紅樓夢》第六○回:「我沒叫他往前去,姑娘們也不認得他,倘有不對眼的人看見了,又是一番口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確。如:「對錯不分」、「答對了。」、「你說的話是對的。」
正常。如:「氣氛不對」、「神色不對」。
相反的一方。如:「對方」、「對手」、「對岸」。
搭配、相配。如:「登對」、「門當戶對」。
平分成兩份。如:「對半」、「對分」、「對切」。
成雙的。如:「對筆」、「對聯」、「對偶」、「出雙入對」。
答話、回答。如:「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讓兩種事物配合在一起。如:「對獎」、「對號入座」。
比照。如:「對照」、「校對」、「核對」、「查對」、「比對指紋」。
調整使合於一定標準。如:「對光」、「對焦」、「對準」、「對好距離」。
相合、適合。如:「對味」、「對症下藥」、「文不對題」。
看待。如:「對待」、「對事不對人」。
向著、朝著。如:「面對面」、「對著天空」。
介詞。後面接對象、處所、範圍。A>表示對象。如:「對人誠懇」、「對牛彈琴」、「他對你說什麼?」。B>表示處所。如:「我對這裡不太熟悉。」C>表示範圍。如:「他對太空科學很有研究。」
量詞。用於計算成雙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對鐲子」、「兩對夫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視覺器官。如:「眼睛」、「眼鏡」、「眼淚」。
小孔。如:「針眼」、「鑽一個眼兒」。
要點。如:「字眼」、「節骨眼」。
看一下。如:「我一眼就看出他來了。」
下圍棋時稱中間的空處為眼。
眼紅:A>眼睛生病,發紅。B>心有不平。如:「見人家好,他就眼紅。」、「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眼線:A>捕捉盜賊時,提供情報或線索引導破案的人。B>化妝時畫在眼睛四周的線條。
量詞。用於計算眼睛看的次數的單位。如:「多看兩眼」、「瞪了他一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細膩光滑。如:「光潤」、「珠圓玉潤」。《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
烏合之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子(?∼西元前644),名夷吾,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桓公成為霸主,桓公尊為「仲父」。管子奠定齊國的法治思想,著重經濟管理,他曾說:「像烏鴉一樣暫時湊合在一起的人,因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剛開始什麼都好商量,久了就什麼都看不對眼,互相唾棄。表面上雖然還維持良好的關係,但因為沒有交心,權力不在領導人的手上,而在屬下或幕僚,可說是暫時依附、沒有權勢的領導者。」後來「烏合之眾」被用來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
目不見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有道理,便改變計劃,暫時放棄齊國,而移兵攻打楚國去了。(註1) 應用別人的缺失容易看出來,因為我們對眼前的事情,一般都能一目了然;自己的缺失就不易覺察出來,因為它就像睫毛生長在眼睛的上方,是自己目力所及不到的地方。「目不見睫」引伸自齊國說客的話,便是指人們往往看不見自己缺失的意思。(註1) 例句小花只會指責別人的錯誤,但卻「目不見睫」,從來就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註1) 引用相關文獻註1:成語故事<插圖本>,石光中編著,西北出版社,頁44。註2:成語故事集,張行編著,龍韻出版社,頁179。
撫今追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眼前的事物,追憶起過去的情景。[例]他看著照片撫今追昔,不勝唏噓!
撲簌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物體輕輕的、不斷的落下來。大多用來形容流淚急而多的樣子。《董西廂》卷六:「這對眼兒,淚珠兒滴了萬顆;止約不定,恰纔淹了,撲簌簌的又還偷落,勝秋雨點兒多。」《紅樓夢》第一一一回:「扶了鶯兒走到靈前,一面奠酒,那眼淚早撲簌簌流下來了。」也作「噗嚕嚕」、「噗碌碌」。
傳神阿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堵,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稱詞,相當於這、這個。晉朝顧愷之善畫人像,有時畫好的人形間隔數年還不點上眼睛。因為他認為人物的神情意態,就在這對眼睛上。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故後世以傳神阿堵表示繪畫生動逼真,能充分表現事物的神情意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