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崑曲     
瀏覽人次:335 收藏人次:107968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劇種。參見「崑腔」條。
    
瀏覽人次:33829 收藏人次:932024
屈折不直的。如:「曲路」、「彎曲」、「曲線」。
使彎折。如:「曲膝」。
不對的。如:「曲解」、「是非曲直」。
轉彎的地方。如:「河曲」、「山曲」。
心中的隱情。如:「衷曲」、「心曲」。
委婉。如:「曲從」、「曲順」、「曲盡孝道」。
樂歌。如:「歌曲」、「舞曲」、「小曲」。
中國一種古典韻文。元朝時最盛行。如:「元曲」、「散曲」、「劇曲」。
量詞。用於計算歌曲、樂曲的單位。如:「高歌一曲」。
    
瀏覽人次:2197 收藏人次:0
崑崙:位於大陸地區西部的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的蔥嶺,沿新疆、西藏東延入青海境內,分成北中南三支,是大陸地區的第一大山脈。
清音     
瀏覽人次:703 收藏人次:0
3.不著戲服,不作表情且無伴奏的戲曲演唱。如崑曲有清音班。
作樂     
瀏覽人次:556 收藏人次:0
取樂。《三國演義》第八回:「卓大喜。進酒作樂,允極其致敬。」《文明小史》第六○回:「原來有兩三個小子,閒著無事,在那裡唱崑曲調,……沖天礮心裡道:『他們倒會作樂。』」
崑腔     
瀏覽人次:466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劇種。始於元代,最初是江蘇崑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故稱為「崑山腔」。明嘉靖年間,魏良輔以崑山腔為基礎,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鑼鼓等為樂器,旋律婉轉細緻,擅長抒情,有「水磨調」之稱,為集南北曲大成的時曲,是明代到清中葉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由於所唱的是曲牌,故稱為「崑曲」;因以江南蘇州崑山一帶的語言演出,故也稱為「崑劇」。
梁辰魚     
瀏覽人次:306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20~1580)字伯龍,號少白,又號仇池外史,江蘇崑山人。明代戲曲家。創有以崑腔演唱的傳奇《浣紗記》,使崑曲大為流行。另有雜劇《紅線女》、《紅綃》,散曲集《江東白苧》等。
京腔     
瀏覽人次:253 收藏人次:0
2.流行於北平的劇種。明末清初時,江西弋陽腔傳至北京,受其語言影響,另成的一個支派。極盛於康熙、乾隆年間,曾取代崑曲的地位,並與崑曲合演。乾隆末年逐漸衰落。
蘇白     
瀏覽人次:198 收藏人次:0
以蘇州話發音的口白。如:「崑曲裡頭有許多蘇白。」
折子戲     
瀏覽人次:189 收藏人次:0
元雜劇一本通常分四場,一場稱為「一折」,因觀眾特別喜看戲中某「一折」,故而將此一高潮場次抽出以單獨上演的演出型式,即稱為「折子戲」。約始於崑曲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