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46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政,1920 年出生於台中廳葫蘆墩(豐原),他的父親廖進平是一位熱心社會文化運動的人士,有強烈的正義感與民族意識,後因二二八事件受難失蹤。自幼廖德政個性內向,對父親的事業所知不多,倒是著迷於音樂、文學閱讀之中,繪畫的天賦也自然流露出來。他的水彩畫作曾得到台中中學生美展特選,令他對美術的才能也產生了自信心。1938 年自台中一中畢業,廖德政的家人希望他赴日學醫,但是廖德政最後選擇了東京美術學校,走向另一條藝術之路,並於畢業後返回台灣發展。   或許是個性使然,廖德政的淡泊、內斂,除了從事教書的工作之外,一直專心研究創作不懈,不斷在創作中探索出新的題目,解析色調與空間整體的本質。   紀元美術會是廖德政唯一真正積極參與的畫會活動。這個畫會是在 1954 年由廖德政與洪瑞麟、陳德旺、張萬傳、金潤作、張義雄六人組合成立的。四十多年來,當中一度停頓,至今一共展出十回展覽及一次回顧紀念展。此美術會不同於其他美術團體的地方,是它較偏重同好間的討論及批評,並有意脫離主流派的影響,具有自己清新的理想。   廖德政的作品,特別能表現出台灣風土意境的美,尤其對台灣風景中常見的綠色與黃色,更是細心經營。為了掌握台灣四季綠意與潮溼空氣的特質,畫家採取層層疊色的效果,使作品推升至全新的境界;除此,廖德政拿手的還有桌上靜物的描繪,從幾個果子,即能見到畫家在平凡中見不凡的功夫。
清秋(廖德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為第六屆省展特選第一名作品。近年修改背景,強調出明朗的觀音山景,但主要構圖不變。基本上表現出寫實精神,空間層次分明,但全幅瀰漫著壓迫感和寂寥的氣氛。在狹窄有限的空間內,每一個物體的形象都像是孤立無援的個體,觀眾的視線困在畫中四處游走,不知所從。畫面陰鬱不快的暗示,也表現在高達畫面五分之四的竹籬笆。
夏日清晨(廖德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畫家長期琢磨靜物畫的畫面氣氛,成功地讓夏日清晨明亮微溫的陽光均勻地滲透畫心,映照著蓮霧飽滿的水分與嬌嫩的淡紅色。景物融合,室內溫暖的色調直渲染至遠山,圓轉多變化的空間也由內而外層層推出。
淡水晨曦(廖德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源未標註
孤挺花(廖德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畫家自一九四八年開始製作盆栽的孤挺花,希望在纖細嬌嫩的姿影中掌握住自發而強韌的生命本質。畫家安排花與葉的交織關係,並且賦予每一朵花不同的生命期,簡單的盆栽表現豐富的面貌。鮮豔的色彩對比與光線的巧妙運用使全幅感覺活潑。
立夏(廖德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幅係畫家為留下早年製作〈窗邊靜物〉﹝1950年作﹞的記錄,重新依照該圖繪製而成,新作略寬些,調子也感覺微亮,但基本結構與色調不變。盤子改為有高提手的竹籃,立體如圓錐狀的小山,讓俯視的視線由上而下盤桓一周,再由旁邊圓形的陶罐遊繞出窗外,平視遠處的山光。結合室內與室外的景致,空間暢通,是畫家後期靜物畫的特色。
淡水港邊(廖德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為返台後第一幅寫生作品,描寫台北八里漁港碼頭,背景為淡水觀音山。這是一幅構圖明快,色彩鮮亮的即景之作,此時已受到波納爾影響。作品完成後不久,即送給返台探親的二弟廖德潛,攜回東京診所,作為故鄉的紀念。
德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益人民的政治措施。《左傳.隱公十一年》:「既無德政,又無威刑,是以及邪。」《西湖佳話.白堤政跡》:「樂天因行了這幾件德政,見民間漸漸有富庶之風,與前大不相同,他也滿心歡喜。」
德政可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頌政府德政而建立的石碑;亦指地方官任滿,地方鄉紳為他豎碑。本意至善,然後世多流於形式,成為應酬性質,而無法反映事實。唐.白居易〈新樂府.青石〉:「不願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文明小史》第一一回:「還要請一個會做古文的孝廉公、進士公,替他做一篇德政碑的碑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