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心、顧慮。《易經.晉卦.六五》:「失得勿,往吉無不利。」《國語.周語上》:「勤民隱而除其害。」
2.憐憫。如:「體」、「憐」。唐.沈佺期〈移禁司刑〉詩:「司寇宜哀獄,臺庭幸辜。」
3.賑濟、救濟。《周禮.地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凶荒。」南朝梁.沈約〈南郊恩詔〉:「京師三縣尤窮之民,詳加賑。」
姓。如春秋時魯有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諒而憐憫。如:「體民情是政府官員所應具備的基本態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憐體。如:「對於老弱孤苦的人,除了表示憐之意以外,更應有實際的行為救助他們。」《聊齋志異.卷一○.臙脂》:「果是鄂郎,其人溫馴,知妾病由,當相憐,何遂狂暴如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憂。《詩經.小雅.蓼莪》:「出則銜,入則靡至。」漢.張衡〈思玄賦〉:「王肆侈于漢庭兮,卒銜而絕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慰救濟。《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東號子麻奴傳》:「忍良等以麻奴兄弟燒當世嫡,而賢撫不至,常有怨心。」也作「撫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念、不體。《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晉.劉琨〈勸進表〉:「狡寇窺窬,伺國瑕隙;齊人波蕩,無所繫心,安可以廢而不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矜憐撫。《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周澤傳》:「奉功剋己,矜孤羸,吏人歸愛之。」《宋書.卷五二.袁湛傳》:「自卷甲卻馬,甫一二年,積蔽之黎,難用克振,實仁懷之所矜,明教之所爰發也。」
嫠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忘身憂國。參見「嫠憂宗周」條。宋.李曾伯〈謝四川都大薦辟〉:「嫠不緯,深慙肉食之謀,子弗荷薪,尤愧素餐之誚。」
近忽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臣而忽略遠民。比喻顧此失彼,照顧不周。《三國演義》第一八回:「紹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史.卷三○.泰定帝本紀二》:「亦冀陛下敬慎修德,憫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