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意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藝作品所表現的境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想法。如:「心意」、「意思」、「意見」、「隨意」、「詞不達意」。
料想、推測。如:「意外」、「意料」、「意想不到」。
情趣。如:「古意盎然」、「詩情畫意」。
情態。如:「睡意」、「醉意」。
願望。如:「滿意」、「稱心如意」、「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疆界。如:「國境」、「邊境」。
地方、場合。如:「環境清幽」、「人間仙境」。
遭遇的情況。如:「順境」、「處境」、「家境清寒」、「漸入佳境」。
進展的程度。如:「學無止境」。
人云亦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州定慧寺的守欽長老,派遣他的徒弟卓契順來探望被貶謫到惠州的蘇軾,順道寄上他做的〈擬寒山〉十頌。蘇軾看了之後,覺得守欽長老的詩句流露出像禪宗三祖僧璨和五祖弘忍詩作的通達意境,而沒有賈島和僧人可明詩中的峭冷、枯瘦,於是和韻做了〈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詩八首。典源這裡用的是第二首,內容是描述蘇軾在惠州的生活環境:他居住的地方鄰近鐵橋和石樓兩座山,白天看得到有五色羽毛的奇鳥,夜晚聽得到千年枸杞根化成的狗的吠叫聲,也有松花釀成的仙酒,和樵夫送的山餚野菜。我喝醉了你就自己離去吧!晉朝的陶淵明不也曾說過:「我醉欲眠,卿且去。」我只是附和他的話而已。後來「人云亦云」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的「陶云吾亦云」演變而...
曉風殘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同義詞4 反義詞5 例句 出處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解釋黎明前隱約可見的月亮。形容天將亮時淒清冷落的意境。曉風,拂曉的清風。 同義詞曉星殘月、月落星沉、雞鳴月落 反義詞日正當中、日上三竿、日沒西沉 例句猛擡頭,窗外已是曉風殘月,才知又是一夜未眠。
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文中上下兩句,或一句中的兩個詞語,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的修辭法。可使文章形式工整、語意自然、意境幽遠。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以「白日」對「黃河」,「山」對「海」等,不僅字數相同,詞性亦皆相同。
滿城風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城風雨」就是滿城到處都是颳風下雨的景色,常被詩人引進詩句。比較早的作品如唐代韋應物〈同德寺雨後寄元侍御李博士〉詩:「川上風雨來,須臾滿城闕。」就已經有「滿城風雨」的意境了。全句連用則出現在宋代潘大臨的作品中,見於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四.滿城風雨近重陽》。潘大臨家境貧困,但寫了不少好詩。蘇東坡、黃山谷和謝無逸都是他的好友。潘大臨常寫出精彩的詩句,有次謝無逸寫信問他有沒有新作品。潘大臨回信說:「秋天的景色很美,到處都是可成佳句的好題材,只是遺憾常被世俗的煩惱所圍繞。昨天閒著沒事,躺在床上,忽然聽到林子裡的風雨聲,不禁詩興大發,下床提筆在牆上寫著:『滿城風雨近重陽。』才剛寫完這一句,我的靈感...
盡善盡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善盡美」一語原見於孔子對古代樂曲的評論。據《論語.八佾》記載,孔子認為上古時虞舜時所制定的〈韶〉樂「盡美」又「盡善」,周武王時所制定的〈武〉樂則「盡美」不「盡善」。意思是說:〈韶〉樂的音調極為優美,內容又能感動人心;〈武〉樂雖然音調旋律亦佳,但在意境上卻略遜一籌。孔子會有這樣的看法,其實與他的政治主張有關,虞舜時代的平和較近於孔子所嚮往的仁義之境,周武王雖亦為明主,但畢竟是以武力推翻紂王而取得政權,此則違背了孔子的理念,也間接影響孔子對當代音樂的評價。故孔子說的「盡美」和「盡善」,原來是指音樂的形式優美,內容完善,後來「盡善盡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完善美滿已達極限,有...
當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機立斷」原作「應機立斷」。三國時,魏國文書官陳琳因為文筆佳、學問好,曹丕、曹植兄弟常與他書信往返,分享自己寫的文章,交換意見與心得。有一次,曹植把寫好的〈龜賦〉給陳琳看,第二天陳琳便回信盛讚曹植的文筆,說他高才脫俗,文章用語絕妙,意境深遠,這種天賦,一般人即使花時間學習也辦不到。陳琳並用古代名劍青萍、干將來比喻曹植的才氣,這兩把名劍十分銳利,削鐵如泥,任何東西都能立刻切斷,連一點聲音都沒有,而曹植的才華就如這兩把劍般地超群。在這篇文章中,「應機立斷」是用來形容青萍、干將這兩把古代名劍的銳利,任何東西一切下去馬上就斷了。後來,「當機立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當下立刻作出決斷,毫不遲疑...
神采奕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精神飽滿,容光煥發。或指藝術作品的神韻意境高妙,光彩奪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又央德泉上梯子去,幫他把畫釘起來。我在底下看著,果然神采奕奕。」也作「神采奕然」、「神彩奕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