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9.98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領、方法、手法。《西遊記》第一八回:「我們不是那不濟的和尚,膿包的道士,其實有些手段,慣會拿妖。」《初刻拍案驚奇》卷三:「東山正要誇逞自家手段,這一問,揉著癢處。」
不擇手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達到目的,什麼惡劣方法都會採用。如:「他這人為了達到目的是不擇手段的。」
偏差與犯罪的社會控制手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差與犯罪的社會控制手段共有六大類,如下所述:目錄1 犯罪化2 合法化3 疾病化4 福利化5 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6 物理與科技監控7 關鍵字8 參考文獻 犯罪化社會對於犯行較為嚴重之人,通常便是以啟動司法制度為反應,透過建立刑法,對於特定行為給予犯罪之定義,即是犯罪化。犯罪化後便可對行為人施予刑罰,自由刑乃至最重的生命刑,其背後之理論乃是認為處罰之效果大於矯正。 合法化某些行為在早期被視為偏差,但長期下來該行為於社會、文化中的被接受度逐漸提高,或說行為普遍化,且未傷及個人利益或國家利益時...
卑劣手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鄙惡劣的做事手腕和方法。如:「小人才會使出這種卑劣手段。」
目的手段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的手段模式」是十九世紀以降的實徵主義普遍採用的研究模式。此模式的基本預設是研究之目的和達成此目的的手段或方法之間可以完全區分,研究者所關心的是達成「目的」之「手段」的選擇,並不探討目的之適切性或合法性。
  目的手段模式基本上反映了實徵主義的認識論及方法論,亦即實徵主義「價值中立」及「方法統一」的基本主張。奠基在古典物理學心物二元及主客分離的哲學基礎之上,實徵主義者主張將自然科學的物質觀類推到社會科學研究,把研究對象視為可以觀察與測量的客觀存在,不受主體意志或價值判斷的左右。所謂客觀的或是科學的研究,就是要將「事實」與「價值」分離,認知主體與客體對立。換言之,研究者和研究對象...
手段與目的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段與目的分析係問題解決的方式之一,用來探究問題的結構。換言之,即檢視問題的基本部分或結構,以了解並解決問題,而不採用遵循一系列階段或步驟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手段與目的分析的處理原則有四項:
1.評估當前的狀態,並決定問題的所在;2.評估目標的狀態,並了解所欲的解答;3.確認在總目標下,經過分解的各次目標;4.發展一系列的行動以尋求各次目標的解答,並縮小當前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距。生手和專家解決問題峙,顯然採用不同的途徑。專家由於對問題具備豐富的背景知識,所以解決問題的方向是由當前狀態到目標狀態(即由問題為起點,解答為終點)。生手由於缺乏背景知識,就採倒返的方式,以目標狀態為起始...
高壓手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制、殘酷的迫害方法。如:「獨裁者採取高壓手段,企圖消滅反對者的抗爭。」
強硬手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制壓迫的方法。《文明小史》第五十六回:「我現在已經二十歲了,你還能夠把強硬手段壓制我嗎?」
手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量揮霍錢財的人。《尚友堂本拍案驚奇》卷二四:「遊耍的人,必竟有大手段在內,難道不布施些?」也作「大手筆」。
2.大的手段、行為。如:「新官上任三把火,總不免要有大手段來加以整飭一番。」也作「大手腳」。
手段目的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人工智慧中,指一種解題技術。從已知條件間的差異,選定一些有利於消除差異的操作,直到分解成若干個較易解決的子問題,至完成解答整個問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