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9.88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前770~前256)周自平王東遷至赧王,都於雒邑,因在舊都之東,史稱為「東周」。
東周海梅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切頭圓錐形,前端大於後端,腹、背兩緣稍微凹入。前緣有寬的前緣面,後緣有突起緣稜,內緣面光滑,深陷。臍壘大圓丘形,位於中央子午線的前方,放散肋由臍壘射出。後背緣也有一個放散肋的中心點——小顆粒。殼體剪口形,膨脹,背緣平直,腹緣腳掌形。前緣緣面寬廣,帶狀,內緣溝深陷。後緣的赤道線部分突出,有邊稜及下陷的內緣面,無緣刺。臍壘大而圓,放散肋以此爲中心向外方射出。後背側另有一小型的放散肋的中心點,中心點爲小圓丘狀,比臍壘小而放散肋纖細。一比較大型顆粒及小型顆粒突出於後端的赤道線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朝代名:(1) (西元前1122∼前256)周武王翦商至周赧王為秦所滅。前期都鎬京,史稱為「西周」,後期都雒邑,史稱為「東周」。 (2) (西元557∼581)北朝諸朝之一。鮮卑族宇文覺廢西魏主自立,都長安,後為楊堅所篡。史稱為「北周」,亦稱為「後周」。 (3) 唐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 (4) (西元951∼959)五代諸朝之一。郭威滅後漢所建,都開封。恭帝時,被大將趙匡胤逼迫讓位。史稱為「後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位名。與「西」相對。如:「東方」、「東部」。
主人。如:「作東」、「東道」、「房東」、「東家」。
所向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東周列國志》第四六回:「言畢,遂與其友鮮伯等百餘人,直犯秦陣,所向披靡,殺死秦兵無算。」
肆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朱熹〈壬午應詔封事〉:「適所以使之窺見我之底蘊,知我之無謀,而益無忌憚耳。」 02.《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州吁益無忌憚,日夜與石厚商量篡奪之計。」 參考詞語︰百無忌憚注音︰ㄅㄞˇ ㄨˊ ㄐ|ˋ ㄉㄢˋ漢語拼音︰bǎi wú jì dàn釋義︰猶「肆無忌憚」。見「肆無忌憚」條。 01.元.胡祗遹〈禮論〉:「近歲以來……凶險姦邪,百無忌憚。恣其所為,陵轢正人。」 參考詞語︰一無忌憚注音︰| ㄨˊ ㄐ|ˋ ㄉㄢˋ漢語拼音︰yī wú jì dàn釋義︰猶「肆無忌憚」。見「肆無忌憚」條。 01.《封神演義.第二八回》:「紂王心甚歡悅。又見聞太師遠征,放心恣樂,一無忌憚。」 參考詞...
前倨後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蓋可忽乎哉!」 〔注解〕 (1) 說:音ㄕㄨㄟˋ,用言語勸人,使其聽從或採納。 (2) 洛陽:東周的首都,為蘇秦的故鄉。位於今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 (3) 蛇行匍伏:像蛇一樣曲身在地上爬行。匍,音ㄆㄨˊ。伏,伏地而行。。 (4) 倨:傲慢無禮。 (5) 季子:蘇秦的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出處2 二、語譯3 三、故事內容4 四、相似相反詞5 五、例句 一、出處 《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二、語譯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三、故事內容   東周春秋時期,有一首流傳於軍中的歌謠,表現了士兵們慷慨從軍;同心對敵的樂觀精神和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這首歌謠分為三節,可以反覆詠唱。其中第一節是這樣的:「誰說沒有衣服?我的戰袍就是你的。國王興兵打仗,快把刀槍修好。我與你共同對付仇敵。」 「同仇」...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穿鑿傅會注音︰ㄔㄨㄢ ㄗㄠˊ ㄈㄨˋ ㄏㄨㄟˋ漢語拼音︰chuān záo fù huì釋義︰「傅」同「附」。「穿鑿傅會」即「穿鑿附會」。見「穿鑿附會」條。 01.宋.陸九淵〈與孫季和書〉:「學不至道,而日以規規小智,穿鑿傅會,如蛆蠹,如蟊賊,以自適。」 02.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序〉:「若稍肆焉,則穿鑿傅會、破碎支離之弊出矣。」 參考詞語︰傅會穿鑿注音︰ㄈㄨˋ ㄏㄨㄟˋ ㄔㄨㄢ ㄗㄠˊ漢語拼音︰fù huì chuān záo釋義︰「傅」同「附」。「穿鑿傅會」即「穿鑿附會」。見「穿鑿附會」條。 01.宋.王柏〈答葉通齋書〉:「竊恐後學因此強推之,必立一說籠罩,傅會穿鑿,為害...
既往不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如期回者,仍復舊職,既往不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