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觀     
瀏覽人次:4913 收藏人次:831133
對人生或一切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相對於悲觀而言。如:「他天性樂觀開朗,善與人結交為友。」
樂觀其成     
瀏覽人次:6935 收藏人次:150591
樂於看到事情成功。如:「對於公司的經營理念,大家都抱著樂觀其成的態度。」
樂觀進取     
瀏覽人次:2955 收藏人次:157410
對人生抱持積極的態度。如:「他為人樂觀進取,做事負責認真,前途不可限量。」
樂觀     
瀏覽人次:328 收藏人次:0
1.對人生世事感到灰心和厭倦。如:「凡事看開些,不要這麼不樂觀。」
2.事情或情勢的發展不被看好。如:「依這個症狀看來,他的病情並不樂觀。」
樂觀主義     
瀏覽人次:271 收藏人次:0
認為人世是善美快樂多於醜惡痛苦,且前途充滿了成功的希望,一切事必趨向於至善的一種人生觀。也作「樂天主義」。
教育的樂觀主義     
瀏覽人次:242 收藏人次:0
  教育的樂觀論認為,教育並沒有什麼問題存在,教育存在於父母與子女、成人與青年之間的困難,是可以解決的。而且只要認識教育,對於人的可教育性的懷疑可以獲得解釋。尤其是對於很多的問題可以面對反應,獲得解決。因此,對於教育的成就是樂觀的。
  就一般情形而言,教育上持環境論者、行為心理學家、接觸理論者(主張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人與人互相接觸形成良好的改變),皆主張這種論點。
  美國行為心理學家華生(John B. Watson, 1878~1958)與青少年教育家弗蘭納根(Edward Joseph Flanagan, 1886~1948)二人同屬教育的樂觀主義者,尤其是華生的理...
樂觀     
瀏覽人次:170 收藏人次:0
機構。明朝(1368∼1644)中央政府主管祭祀禮儀及樂舞事宜之機構,隸屬太常寺。神樂觀始設於洪武十一年(1378),地址在郊祀壇西側。官員由道士充任;有提點一名,知觀一名。嘉靖(1522∼1565)年間加以改革;設龍虎山正一真人一名,法官、贊教、掌書各二名。《明史.卷七十四》。
    
瀏覽人次:51936 收藏人次:6083907
喜悅。如:「快樂」、「歡樂」、「樂不可支」、「樂極生悲」。
喜歡去做。如:「樂此不疲」、「樂於助人」、「樂善好施」。
有節奏而和諧動人的聲音。如:「音樂」、「樂曲」、「樂章」。
喜好。如:「樂山樂水」。
    
瀏覽人次:38658 收藏人次:4331078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道觀:道教的寺廟。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32705 收藏人次:1829969
恨敵人。 三、故事內容   東周春秋時期,有一首流傳於軍中的歌謠,表現了士兵們慷慨從軍;同心對敵的樂觀精神和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這首歌謠分為三節,可以反覆詠唱。其中第一節是這樣的:「誰說沒有衣服?我的戰袍就是你的。國王興兵打仗,快把刀槍修好。我與你共同對付仇敵。」 「同仇」這個詞就來源於上面的歌謠。  公元前623年,衛國的寧俞出使魯國,魯文王設宴招待。席間,文王讓樂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寧俞一聽就知道。這是周天子對諸侯恩賜、褒獎時的宴樂。為此,他在席間不作任何答謝之辭。文王對寧俞在席間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飲完畢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