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沸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水流湧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晉.左思〈吳都賦〉:「濆薄沸騰,寂寥長邁。」
3.喧噪動蕩。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欲寡其過,謗議沸騰。」《舊唐書.卷五九.列傳.任瓌》:「隋氏失馭,天下沸騰。」
民怨沸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的怨怒已達到頂點。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一○:「王荊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騰。」《官場現形記》第五回:「不該應要錢的心太狠了,直弄得民怨沸騰,有無數商人,來省上挖。」
薄膜沸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加熱表面曝露於一液體中,且其溫度維持比液體飽和溫度為高的情形時,沸騰便開始發生,熱流通率則依表面與飽和溫度間之差值而定。當加熱表面浸入液體的自由表面下,此過程稱池中沸騰(pool boiling);若液體溫度在飽和溫度之下時,此過程稱為過冷或局部沸騰(subcooled or local boiling);若液體維持在飽和溫度,則稱飽和或容積沸騰(saturated or bulb boiling)。
  考慮一熱表面溫度為ts的區域與平均(混合平均)溫度tm的流體接觸。假設熱表面和液體本體的溫度差ts-tm是穩定的增加,對應的越過表面的熱通率q/A之改變,如圖所示。雖然這個...
物議沸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輿論喧譁,眾議紛紛。《明史.卷一八八.張文明傳》:「物議沸騰,畏堂莫敢與難。」《鏡花緣》第八八回:「今忽急急冒然而來,第恐舉止孟浪,物議沸騰,於二位大有不利。」也作「物論沸騰」。
沸騰極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蕊心式熱管受高熱時,蒸發部內之毛細管構造的液體因過熱度太高而產生汽泡,這些汽泡常被毛細構造所羈絆,無法及時脫離而形成蒸汽層,所以產生很大的熱阻,不利於蒸發部熱量散至冷凝部,嚴重時將導致壁溫急升而燒毀,此即謂蕊心式熱管之沸騰極限。
物論沸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輿論喧譁,眾議紛紛。宋.蘇舜欽〈詣匭疏〉:「降麻之後,物論沸騰,故疾纏其身,災仍于國。」也作「物議沸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奔跑。如:「奔騰」。
歡躍。如:「歡騰」。
上升。如:「升騰」、「騰雲駕霧」。
挪移。如:「這兩天,我得騰出些時間看書。」
折騰:反覆折磨。如:「為了完成這件事,可把我折騰夠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液體受熱而產生氣泡、上下翻滾。如:「滾沸」、「沸騰」。《詩經.大雅.盪》:「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釜底抽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完成的集體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有漢高誘注。其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稱為《呂覽》。在〈季春紀.盡數〉中提到,如果把沸騰的開水舀出來,再倒回鍋中,想要使其不再沸騰,這是無濟於事的,倒不如把鍋子底下的柴火撤掉,沒了熱源,開水自然也就不會沸騰了。後來「釜底抽薪」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比喻從源頭斷絕。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無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文明小史》第九回:「不料是日正值本府設局開捐,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也作「人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