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4.17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熟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對於「生番」,指清朝與日本時期居住平原、丘陵區域,納稅、服勞役並受官府教化的原住民族群,日本時期稱「熟蕃」或「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對外國或邊境少數民族的稱呼。
外國或外族的。如:「番茄」、「番薯」、「番石榴」。
更代、替換。如:「輪番上陣」。
量詞。A>用於計算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如:「三番兩次」、「思考一番」、「白費一番苦心」。B>種、類。如:「一番天地」、「一番見解」、「一番滋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物經過加熱使其可食用。如:「煮熟」、「飯熟了」。
動植物完成生長。如:「穀熟」、「成熟」、「稻作一年三熟」。
技術精巧。如:「熟練」、「熟手」、「手藝純熟」。
常見的、習慣的。如:「熟人」、「熟知」、「熟識」、「熟門熟路」、「駕輕就熟」、「熟能生巧」。
印象深刻。如:「耳熟能詳」。
安穩。如:「熟睡」。
仔細、精詳。如:「熟察」、「深思熟慮」。
種族中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族視為「番邦」,以「蠻夷」、「戎狄」稱之,也是種族中心主義的寫照。過去將台灣原住民被稱為「生番」、「熟番」、「高山族」或「山胞」等,其背後反應的也是一種殖民者或漢人的文化偏見。這種立基在政治、經濟、軍事或文化發展落差上的評斷、容易造成刻板印象。如果這種判斷被深植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種族歧視就會變成難以避免的情況。註1而此類意識形態促進該團體內的團結與忠誠,在政治面上亦助長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註2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Craig Calhoun/Dona...
潘敦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割地換水」。(同註1) 第一位非漢人通事乾隆23年(1758)清廷改變通事任用辦法,以通漢語的「熟番」取代漢人,任命潘敦仔為岸裡社總通事。(註4)潘敦仔集土目(即土官,乾隆以降為了與中國世襲土官制度區別,故改稱)、社主與通事等職於一身,也造就他與其家族在岸裡社的權威地位。 參考書目註1. 詹素娟、浦忠成等,《台灣原住民》(臺北:遠流,2001),頁32~39。註2.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55。註3.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岸裡社頭目潘敦仔像 http://www.ntm.gov....
北埔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月薪20圓。隘勇、腦丁們紛紛表示願意參加蔡清琳的行動。蔡清琳又勸誘當地的泰雅族馬里哥灣群原住民,「熟番」頭目趙明政及黃得民果然率領族人加入。 經過1907年11月14日夜晚,蔡清琳的異父兄弟何麥榮率眾攻擊鵝公館、常坪、大窩分遣所,殺死日本巡查數名。翌日上午,蔡清琳打著「安民」「復中興總裁」兩支大旗,率眾一路殺進北埔支廳,首先殺死北埔支廳長,隨後殺死全體支廳的日籍人員。緊接著,凡居住在北埔的日本居民,不分男女,幾乎全部處斬,總計處死日人57人。總督府聞報,立即派守備隊一中隊及警察120名,從新竹趕來北埔鎮壓。蔡清琳率腦丁...
原住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原住民族原物民族是最早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族民,屬於南島語系(註二)。在以「原住民族」作為對於台灣原住民的稱呼之前,在不同時期的台灣台灣,原住民曾經有過很多名稱,如:山地人、蕃族、生蕃、熟番、高砂族、山胞……,其中有些名稱甚至帶著貶意。而經過許多努力,於民國八十三年,國民大會修憲將原來的「台灣山胞」改為「台灣原住民」,並於民國八十四年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原住民可以在身分上登記自己的族民。(註二)目前(截至2008年八月)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認可的原住民族共14族。分別為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
番薯椪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番薯製成的食品。製作時先將番薯去皮煮爛,撈起搗成泥狀,加入熟番薯粉,攪拌均勻,捏成泥球,再用器具壓成薄餅狀。放入已熱的平底油鍋,慢火燜煎至熟,食用時可灑上一層花生粉。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