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1.35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犀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奇蹄目。身體笨拙,形狀似牛,頭略成三角形,頸短,鼻上有一或二個角,四肢粗大,每蹄有三趾,皮粗而厚,微黑色,全身幾乎無毛。角可入藥,亦可作武器。以草、樹葉、嫩枝為食。產於亞洲與非洲的熱帶。
犀牛望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犀牛的角長在鼻子上,影響觀看東西,致使所見不全。語出《關尹子.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胸中之天地萬物亦然。」後比喻為長久盼望。如:「犀牛望月盼郎歸。」
犀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體型為犀牛中最大者。目前世界上僅東非一帶可見,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之一。也稱為「方嘴犀」。
犀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犀牛的角。生於鼻的上方,由角質構成,質地堅硬,中醫以為具有強心、解熱、去毒、止血等藥效。亦可用來雕製器物。如:「為了保護犀牛免於絕種,國際公約禁止買賣犀牛角。」也稱為「犀角」。
蘇門答臘犀(毛犀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Fischer, 1814)
雙角犀,且為體型最小的犀牛,眼周圍有皺摺,皮厚達16公釐,毛較其他犀牛多而長,深灰棕色,幼獸體色偏紅棕色;體長236~318公分,肩高112~145公分,體重800~1,000公斤;雙角都短小,尤其是鼻角,長度分別為69與80公分;齒式:1/0, 0/1, 3/3, 3/3。
早期分布東南亞、婆羅洲、蘇門答臘,目前以蘇門答臘為主,緬甸、高棉、寮國、越南可能尚有一些零星族群。
主要棲息熱帶雨林山區近水源處,有季節性上下遷移的情形,雨季上山避洪水,乾季下山,但到3月再上山以躲避馬蠅,經常在覓食區及泥浴區來回形成明顯通道,以果實、葉、莖、樹皮為食,尤其喜歡野芒果、無花果、竹子和其他次生林中的植物,一天食量可達50公斤。牠們似乎很依賴鹽舔,不同性別年齡的個體,每隔23~60天就會回到鹽舔,每個個體的活動區域內也都有鹽舔。雄性的活動區域平均30平方公里,但有個體間的活動區域有重疊,雌性略小約10~15平方公里,但似乎有領域性。蘇門答臘犀主要在晨昏與夜間活動,雄獸通常單獨活動,雌獸則會帶幼獸活動;小犀牛多在10~5月出生,一胎1仔,出生時體長約91.4公分,體重約23公斤,約...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奇蹄目(Order Perissodactyla)
犀牛科(Family Rhinocerotidae)
犀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ceros bicornis (Linaeus, 1758)
雙角犀,前角比後角大,角長約50公分,偶有第三支角冒出;體色深黃褐、深褐、或深灰色,較白犀牛略深,但兩者主要差別在於黑犀牛上唇窄而下垂可捲食植物;體長300~375公分,尾長約70公分,肩高140~180公分,體重800~1,400公斤,齒式:0/0, 0/0, 3/3, 3/3。
原遍及東非及南非,但族群大幅下降,目前零星分布於辛巴威、肯亞、奈及利亞、南非、坦尚尼亞、尚比亞、馬拉威、盧安達、喀麥隆,有些群極小。
主要棲息在草原與森林交會處的灌叢,25公里內有固定水源的區域,因為經常喜歡呆在泥坑或水坑中散熱並減少外寄生蟲的感染。一般活動時速3~4公里,衝刺時可達時速50公里;夜間或清晨是覓食高峯,以能捲握的上唇折取多種木本或豆科植物新發的嫩枝為食;雄獸通常單獨活動,偶而暫時聚集;雌獸常與幼獸或其他雌獸聚成小群,幼獸也常聚集。同一區的個體似乎彼此認識,衝突主要發生在對陌生的個體。黑犀牛終年可生殖,交配前雌雄獸會共處數日,雌獸發情週期為17~60天,懷孕期約419~478天,一胎1仔,小犀牛出生時體重約40公斤,哺乳期可達2年,2.5~3.5歲獨立,雌獸4~6歲、雄獸7~9歲達性成熟,母獸懷孕間隔2~5年;...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奇蹄目(Order Perissodactyla)
犀牛科(Family Rhinocerotidae)
犀牛鬣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yclura cornuta (Bonnaterre, 1789)
身體以灰褐色為主,如其英文俗名所指,此蜥之身體及四肢皆有如犀牛般粗壯,背脊由頭後方延伸至尾部,具1排梳齒狀鱗片,雄蜥在頭部前端亦如犀牛般具有3個小型突角,全長最大約達120公分。
海地及多明尼加。
日行性,卵生,喜歡在多岩石裸露植物稀疏的地區活動,生性害羞,遇到危險即往迅速逃跑往洞穴中躲藏。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蜥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奇蹄目。體型碩大,外形似牛。頭略成三角形,頸短。鼻上有一或二個角,可入藥,亦可作武器。四肢粗大,每蹄有三趾。皮粗而厚,色微黑,全身幾乎無毛。以草、樹葉、嫩枝為食,產於亞洲與非洲的熱帶森林。也稱為「犀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哺乳類動物。體型大,性溫馴,可以拉車、耕田,肉與乳的營養價值都很高。如:「黃牛」、「水牛」、「乳牛」。
固執的、倔強的。如:「牛脾氣」、「牛性子」。
牛仔:在美國西部牧場上工作的人。如:「西部牛仔」、「美國牛仔」。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肥胡:立起幡旗。肥胡,一種狹長、垂直懸掛的旗幟。肥,通「飛」。 (11) 奉文犀之渠:握著鑲有犀牛角的盾。文犀,有文彩的犀牛角。渠,盾。 (12) 嬖大夫:下大夫。古時大夫分上、中、下三等,等級最低的稱為嬖大夫。嬖,音ㄅ|ˋ。 (13) 建旌提鼓:插起旗子,提起大鼓。 (14) 挾經秉枹:夾著兵書,握著鼓槌。經,兵書。枹,音ㄈㄨˊ,鼓槌。 (15) 十旌:以十面旌旗所代表者為一單位。一行百人,十行設一旌旗,十旌約為萬人。旌,音ㄐ|ㄥ。 (16) 載常建鼓:設置旗子,擺好大鼓。常,一種繪有日月的旗子。鼓,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聲音洪亮。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