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49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現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存在於眼前的事實及狀況。如:「現實的條件有利於他。」
2.說人勢利短視。如:「過於現實,一味趨炎附勢,只會令人憎厭。」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治療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葛拉瑟醫生所創的一種心理治療及輔導方法。現實治療法的出現最主要因為威廉葛拉瑟對於傳統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感到無效,而且將案主視為心理病中無辜的受害者,令案主逃避改變行為的責任,威廉葛拉瑟認為這種治療方式浪費時間,故此開闢另一種治療方法。目錄1 發展2 基礎理論2.1 心理及生理需要2.2 選擇理論2.3 總體行為3 特色3.1 負責3.2 治療關係3.3 此時此地4 介入手法4.1 建立關係4.2 介入5 貢獻6 限...
現實治療理論(reality_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治療法是美國精神科醫師葛拉塞(W. Glasser)1965年所倡議,它的基本精神是我們要為自己所選擇去做的事負責,我們可能是我們過去的結果,但卻並不是過去的受害者,除非我們自己選擇如此。此派治療理論認為所有的問題都發生在現在,因此,現實治療花很少時間去談過去。現實治療以案主現實生活中的行為表現為治...
現實治療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治療模式(Reality Therapy mode)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傳統班級經營管理的研究多數採用觀察法,從觀察教室中師生外顯行為的表現建立指標,此種取向屬於「過程─結果」(process-product)的研究典範。Doyle指出班級經營管理基本上是一種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因而這個領域的研究應該朝向認知模式的方向去發展。 內容說明現實治療模式是由處理班級行為問題的控制論(con...
現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上指以實際的事實及狀況為基礎,而據以立說行事,並反映現實生活本質的主義。與理想主義相對。
批判現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十九世紀盛行於歐洲的文藝思潮。以寫實的態度反映社會,並以批判的精神揭露社會罪惡與貴族奢靡的生活。代表作家有英國狄更斯、法國巴爾札克、俄國托爾斯泰等。
現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次世界大戰間歐洲盛行的文學、藝術運動。主要啟發於早期達達主義運動。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實踐非常強調方法論與體驗的探索,並強調藝術作品是促進人的心理研究和發掘的手段。超現實主義以詩和繪畫為主,反對理性主義、自然主義,以夢、潛意識、不合理的精神狀態為內容,呈現具體且大膽的創作。其受佛洛伊德學說的影響很大。
道德現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現實觀或譯為道德實在論,指兒童根據行為結果的獎懲,以為對該行為作是非、善惡判斷依據的一種道德思考方式。瑞士心理學者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在〔兒童道德判斷〕(1932)一書中,首先提出道德認知結構發展的理論,認為兒童在五、六歲至八、九歲之間,處於一種他律的道德(heteronomous morality)階段,此時期的道德特徵有二:(1)道德責任與道德價值取決於外在的規則與命令,有關「對」、「錯」的觀念主要是根據來自外在的規則,並且認為這些規則是固定的、不可改變的。因為受到認知能力與經驗的限制,常混淆道德規則與自然規則,認為道德規則如同自然規則,絕對不變,...
現實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治療是葛拉塞(William Glasser)於一九六五年所提出的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
  現實治療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下列四點:(1)人有基本的心理需求,包含愛與被愛、價值感、自由及樂趣需求。這些需求是人類所共有,但是每個人滿足需求的內涵與方式則不一,後者即所謂的慾望,具有個別差異性。人的行為即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或慾望。(2)個體的需求或慾望受挫時,個體會出現各種行為來因應此挫折,以設法滿足需求。(3)個體的行為包含四個成分:行動、思考、感受與生理反應。四者一體,然而個體能主動控制的成分為行動和思考,尤其是行動部分,是最容易由個體主控。(4)行為由內在需求與慾望所促動,大部分是...
現實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精神分析論,認為現實原則是人格結構中個人所遵從的原則。在精神的臨床研究上,佛洛依德認為有兩種不同的精神反應程式:一是內在的,源自生物的驅力,以減低緊張壓力的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其表現通常是無意識和非理性的,屬於本我;二是順從於其所了解與預知的現實原則,表現符合社會與環境規範的行為,以維持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其表現是有意識和理性的,屬於超我。「自我」介於「本我」與「超我」之間,「本我」遵循「享樂原則」,尋求即刻的滿足,並宣洩原始的衝動,但此種衝動卻受限於社會現實法律與道德規範,而受到壓抑,「自我」的主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