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病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電腦病毒。參見「電腦病毒」條。
濾過性病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微生物。體型極小,必須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因為它能通過孔隙最小的過濾器而得名。通常由蛋白質及核酸組成,為絕對寄生性病原體,可寄生於細胞中而侵害寄生主。許多人類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天花等都是由此而起。簡稱為「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圖三)使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一詞來稱呼,中國(包含香港、澳門地區)則使用「新冠肺炎」一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被發現,隨即於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引發了全球性疫情。   2020年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圖一)透過病毒基因序列,確認本次疫情元兇為新型冠狀病毒株,並依照病毒命名準則:「年分加種類」,將引發本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nCoV」,直譯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20年2月11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
電腦病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具有類似生物病毒的潛伏、繁殖、傳染、破壞特性的電腦程式。當它侵入系統後,會改變電腦程式的指令,使原有功能失常,更嚴重的會消滅電腦中所建立的檔案配置表(FAT),使資料無從查詢。在連線網路中,對電腦的危害最大。有效預防的方法是不隨便拷貝他人程式或安裝防護程式。
病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中常見的致病原,大都經由接觸(如觸摸或握手)、咳嗽和打噴嚏的飛沫傳染,以及接觸帶有腺病毒的物體或環境而遭到感染。腺病毒可引起廣泛的疾病,如感冒、咽炎、支氣管炎、肺炎、腹瀉、結膜炎、膀胱炎、腸胃炎及腦膜炎等。
脊髓灰白質炎病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脊髓灰白質炎病毒,此病毒引起人類之脊髓灰白質炎,感染途徑為消化道,但病毒也可進入血液及神經系統,有時也引起肢體麻痺,少數引起腦炎,多數引起不明顯感染,於血清學上分為第1型、第2型、及第3型,而第1型大多數引起麻痺性脊髓灰白質炎,又稱小兒麻痺症,且流行最廣。
病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副黏液病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黏液病毒之一亞組,包括人類及動物之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及新堡病病毒。也可包括麻疹病毒,犬溫熱病毒、牛疫病毒、德國麻疹病毒、鼠肺炎病毒,及呼吸道合體病毒
關機型病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最常見的電腦病毒程式,將其自身複製到硬碟的BOOT扇區中而進行傳染,從而對系統造成危害。由於此病毒存儲在磁碟上的BOOT扇區中,很容易地得到對系統的控制權,破壞力很大。
A型肝炎病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傳染性肝炎病毒,為人類傳染性肝炎之致病原,由於攝食受感染性糞便污染之食物或飲水而獲得。廣佈於世界各地,但尤其流行於地中海及中東各國。(戴佛香、陳吉平,最新微生物學辭典,199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