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9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鹿皮製成的帽子。最早為天子所戴,其後行大禮之執事者也戴,以示隆重。《禮記.學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三國魏.曹植〈七啟〉:「冠皮弁,被文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男子所戴的帽子。《文選.曹植.七啟》:「冠皮弁,被文裘。」《文選.顏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作詩》:「肴乾酒澄,端服整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如:「皮膚」、「表皮」、「樹皮」、「獸皮」。
泛指如皮般薄片狀的物體。如:「膠皮」、「鐵皮」、「豆腐皮」。
皮革製成的。如:「皮鞋」、「皮箱」、「皮包」、「皮帶」。
脾氣頑劣不聽話。如:「頑皮」、「這小孩好皮!」、「你別再皮了!」
物體的表面。如:「皮相」、「書皮」、「封皮」。
有彈性的。如:「皮球」、「皮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美玉。《玉篇.玉部》:「琪,玉屬。」《北史.卷一二.隋煬帝本紀》:「上常服皮弁,十有二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來裝帽子的竹器。《廣韻.上聲.緩韻》:「匴,冠箱也。」《儀禮.士冠禮》:「爵弁、皮弁、緇布冠各一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茜草。可作染料。《玉篇.韋部》:「韎,茅蒐,染草也。」《晉書.卷二五.輿服志》:「韋弁,制似皮弁,頂上尖,韎草染之,色如淺絳。」
弁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男子成人時舉行冠體,先加緇布冠,次加皮弁,後加爵弁,三加之後剃去垂髦,不再用緇布冠。後即用弁髦來比喻沒有用的東西。《左傳.昭公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素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白布帛縫製的衣服。指《喪服。禮記.郊特牲》:「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終也。」《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匡超人次日換了素服,進城去看。」
頍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頍弁,諸公刺幽王也。暴戾無親,不能宴樂同姓,親睦九族,孤危將亡,故作是詩也。」或亦指為燕樂兄弟親戚之詩。首章二句為:「有頍者弁,實維伊何?」
九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天子的九種吉服,有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韋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見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卷九.制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