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皮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í biàn
解釋:
用鹿皮製成的帽子。最早為天子所戴,其後行大禮之執事者也戴,以示隆重。《禮記.學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三國魏.曹植〈七啟〉:「冠皮弁,被文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皮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i Pien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冠名;舞蹈服飾名。一、古代男子穿著禮服時所戴之冠稱為弁。通常穿吉禮服裝時戴冕,常禮服時著弁。自天子至士均可戴弁。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時,冕與弁有尊卑的區分;冕尊於弁。古代的弁又有皮弁、爵弁及韋弁之分。二、禮儀舞蹈所戴之冠。
參照:
《後漢書.志第三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皮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白虎通義.紼冕篇〕云:「皮弁者,何謂也?所以法古至質冠名也。弁之為言攀也,所以攀持其髮也。上古之時,質先加服皮,以鹿皮者,取其文章也。」可知皮弁為古代冠名,「弁」字若二手相合,有攀持護髮之狀。上古之時,取自鹿皮為冠,後世之皮弁亦以白鹿皮為之,冠之形式雖有變異,而其質不變,合有法古之意。〔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璂,象邸玉笄。」隋唐自皇太子至六品以上官員,皆服皮弁。圖為天子皮弁。
  
  〔儀禮.士冠禮〕有云:「三王共皮弁素積。」〔白虎通義〕加以闡釋:「素積者積素以為裳也,言腰中辟積,至質不易之服,反古不忘本也。」此即古代天子所穿之一種朝服,因配戴皮弁,故名之為皮弁服。〔周禮.春官.司服〕:「胝朝,則服皮弁服。」注:「皮弁之服,十五升白布衣,積素以為裳。」此種服飾之特徵為皮冠、素裳、緊腰,有崇古不忘本之意。
  皮弁通常用之於朝廷,但亦有用之於學堂之記載,如〔禮記.學記〕云:「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集說加以詮釋:「學者入學之初,有司衣皮弁之服,祭先師以蘋藻之菜,示以尊敬道藝也。」每屆開學之時,官員穿皮弁服以祭先師,表示敬重之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皮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