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初 - 教育百科
播放
部 + 2 畫 = 8 chū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開始、起源。如:「初始」、「起初」、「年初」、「和好如初」。
  2. 等級最低的。如:「初中」、「初級」、「初等」。
  3. 第一次的。如:「初次」、「初版」、「初試啼聲」。
  4. 剛剛。如:「初出茅廬」、「初生之犢不畏虎」。
  5. 起頭的、剛開始的。如:「初秋」、「初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初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ū
解釋:
  1. 起源、開始。
    【例】年初、月初、和好如初
  2. 起頭的、剛開始的。
    【例】初秋、初衷
  3. 第一次的。
    【例】初戀、初吻、初試啼聲
  4. 最低的。
    【例】初級、初等
  5. 上旬的,多用於指陰曆每月一日到十日。
    【例】初一、初二
  6.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ū
解釋:
[名]
1.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聖人之學也,欲以返性於初,而游心於虛也。」《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進取不忘其初。」
2.起源、開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論〉:「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姓。如宋代有初暐。
[形]
1.從前、原來。如:「初衷」、「初心」。
2.最先、開頭。如:「初秋」、「初民」、「初雪」。
3.最低的。如:「初級」、「初等」。
4.陰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副]
1.第一次的。如:「初戀」、「初學」、「初試啼聲」。
2.甫、剛剛。如:「初出茅廬」。《書經.召誥》:「嗚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繼嗣不明。」
3.全、始終。用於否定句,表範圍。《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彭脩傳》:「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廢命不忠,豈非過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e/tshue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初始、起源。
    例如:月初 gue̍h-tshe。
  2. [形] 農曆每月一至十日,皆於數字前冠上「初」字表示日期。
    例如:初一 tshe-it、初十 tshe-tsa̍p。
音讀: tsho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副] 事物及時間的開始。
    例如:當初 tong-tshoo、起初 khí-tshoo。
  2. [副] 第一次。
    例如:初見面 tshoo-kìnn-bīn(第一次見面)。
  3. [形] 最低的、基礎的、起始的。
    例如:初級 tshoo-kip、初中 tshoo-tiong(初級中學,臺灣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前的學制,相當於現在的國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