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4.92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亞醜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亞醜鑄器多次出土於山東益都蘇埠屯,學者或以為即《左傳》之薄姑氏,晚商時極盛,至西周早期為成王所滅。存世具銘之亞醜鑄器,約四成為方形器,與婦好墓所出方尊、方彝、方罍、方缶、方壺、方斝及方鼎,共同建構起晚商銅器造型之絢爛異彩。本器時代屬殷代晚期,因有銘文「亞醜」二字,故名曰「亞醜方」,器身裝飾鳥紋、夔龍紋、獸面紋,由六道上下三段的高聳棱脊均勻分割,最特別的是兩耳作立雕鳥獸形:側視如冠羽長卷之立鳥伸展、俯視則如一大口侈張的獸面將鳥頭啗入嘴中,極其生動撼人。
鳳紋方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鼎,是青銅禮器中重要的盛食器組合,鼎用以盛肉,則盛黍稷稻粱。商周銅,依其足式,可分為圈足、方座、四足、三足、高圈足等五型。方座盛行於西周初早期,形制多樣,紋飾富麗,可作為西周禮制重食文化之代表。學者統計存世的方座有百餘件,出土主要在關中以西,出土方座的墓葬規模均較大,禮器組合中方座地位也較高。 鳳紋方座,形制上承襲商晚期的雙耳圓腹圈足,更在圈足下加一方座,呈雙重器足。此式使西周早期的銅比商晚期增高且雄偉,也說明西周早期改變商人重酒的祭祀組合,表現出重食的現象。此器紋飾反映西周早期的作風,器耳的造型與裝飾特殊,全器共計十八個浮雕牛首裝飾。此以大量的牛頭裝飾鋬把與方座之四隅,是西周初早期武王、成王時在周王畿附近(今寶雞市一帶)流行的銅禮器造型,宏富壯美,頗能透顯周初的開國氣象。
縣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侈口束頸,鼓腹,圈足沿外侈,獸首雙耳下方有方形垂珥。頸飾浮雕犧首和雲雷紋填地的分尾長鳥紋。器形與紋飾常見於穆王時期。   內底鑄銘文8行88字(重文2字)。 穆王時某年的十二月既望(十六日),「伯屖父」對嫁到縣國的女兒「縣妀」說:把妳許配給縣伯為妻,陪媵的禮物有未來祭祀必須的銅爵與玉戈(圭)、周(琱)、黃(璜)等玉器。縣妀感念父親的恩澤與賞賜,特別製作此器並鑄銘詳記,以期子子孫孫永遠不忘父親伯屖父的美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圓形器皿。《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實之陳之。」漢.鄭玄.注:「方曰簠,圓曰,盛黍稷稻粱器。」漢.王符《潛夫論.讚學》:「夫瑚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蠶繭之絲耳。」
不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官不廉潔。《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不飾』。」也作「簠不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祭祀盛稻粱黍稷的器皿。青銅製,長方形,有四短足,有蓋。
大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周初期的青銅器。器身四耳、方座,飾卷體夔紋,腹內壁有銘文七十六字,反映了西周初年的歷史情況。也稱為「天亡」、「朕」。
宜侯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周初期的青銅器。丹徒烟墩山出土。四耳,高圈足,腹部飾有圓渦紋,圈足飾有夔紋。腹內壁有一百二十六字的銘文,記載周康王封夨為宜侯,賜其器物、土地等的事跡。
山楶藻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楶藻梲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北宋 司馬光 訓儉示康:「管仲鏤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 故事管仲家祭祀用的禮器都刻有金色花紋,自己戴著有紅色繫帶的帽子,住在斗栱上刻有山的圖形,梁上短柱畫有水藻花紋的華屋,孔子對他度量之狹小感到鄙視。 解釋形容屋與之富麗華美。(楶 音=結 . 梲 音=卓) 詞義 相似詞畫棟雕梁、雕梁繡柱、美輪美奐 相反詞蓬門蓽戶、蓬戶甕牖、甕牖繩樞 例句富貴人家所居住的大都是山楶藻梲的豪門華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繫在冠冕下的帽帶。《禮記.雜記下》:「管仲鏤而朱紘,旅樹而反坫,山節而藻梲,賢大夫也。」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朝冠飄彩紘,爵勛逮僮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