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縣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古時縣長的佐貳官,掌捕賊盜、察姦宄,始於漢代,明清時罷尉改置典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典獄及捕盜等官職多稱為「尉」。如:「廷尉」、「縣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行政單位。古時候歸屬於州、府、道,現今則在省之下,鄉鎮之上。如:「臺北縣」、「雲林縣」、「高雄縣」、「縣政府」。
妄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2) 引喻失義:援引例證而有所不當。見「引喻失義」。〔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據《文選.卷三七.表上》引)
推陳出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xīn釋義︰刊,刊除、去除。「刊陳出新」即「推陳出新」。見「推陳出新」條。 01.宋.劉克莊〈姚鏮縣尉文稿〉:「右姚君雜著一卷,百詩森嚴,一賦二記峻潔,四六尤高簡。縮廣就狹,刊陳出新,變俗趨雅,斲華返質,一字不可增損。」 參考詞語︰推陳易新注音︰ㄊㄨㄟ ㄔㄣˊ |ˋ ㄒ|ㄣ漢語拼音︰tuī chén yì xīn釋義︰易,換。「推陳易新」猶「推陳出新」。見「推陳出新」條。 01.清.林則徐〈酌籌平糶量撫極貧片〉:「查西安等四府州屬現存常平倉糧共有一百一十餘萬石,向因久貯在倉,恐致霉爛,故有推陳易新,存七出三之例。」 參考詞語︰翻陳出新注音︰ㄈㄢ ㄔㄣˊ ㄔㄨ ㄒ|ㄣ漢語拼音︰fān ché...
侮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侮羞辱。《後漢書.卷四四.張敏傳》:「建初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肅宗貰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後因以為比。」《三國演義》第二回:「兄長建許多大功,僅得縣尉,今反被督郵侮辱。」
生吞活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吞活剝」一語從字面來看,原本是將食物不加烹煮,直接吞食的意思。這個成語最早被用在作品的借用。唐朝李義府曾作一首詩:「鏤月成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迴雪影,好取洛川歸。」那時有棗強縣尉張懷慶,向來喜歡剽竊名士詩文,他就在這首詩的每一句前面,分別添加上「生情」、「出意」、「照鏡」、「時來」,變成:「生情鏤月成歌扇,出意裁雲作舞衣。照鏡自憐迴雪影,時來好取洛川歸。」當成自己的詩作。雖然說詩歌的創作免不了會有重複或雷同的字句出現,但張懷慶這種直接照抄的情形卻引起人們的不滿。由於王昌齡的詩句和郭正一的文辭在當時也經常被模仿、剽竊,因此人們便用「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來譏諷張懷慶的抄襲行徑。後來「...
影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蹤跡、消息。《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一連亂了三日,沒些影響,縣尉沒做道理處。」《紅樓夢》第六二回:「只當他外頭自便就來,誰知越等越沒了影響,使人各處去找,那裡找得著。」
縱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3) 巴:劉巴(?∼西元222),三國蜀零陵烝陽人,字子初。少有名,劉表多次薦舉不就。初依曹操,後歸劉璋。劉備攻取益州後,劉巴歸附。多奇謀良策,諸葛亮曾稱讚說︰「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4) 內:音ㄋㄚˋ,通「納」,接納。 (5) ...
錦囊妙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諡號昭烈帝。 (2) 孔明: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 (3) 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