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6.39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聒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形容喧噪的聲音。宋.歐陽修〈鳴鳩〉詩:「日長思睡不可得,遭爾聒聒何時停?」
2.無知的樣子。《書經.盤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漢.孔安國.傳:「聒聒,無知之貌。」
絮絮聒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言語瑣碎囉嗦。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這廝又來了,走將來絮絮聒聒的,我不聽他這窮言餓語的。」《水滸傳》第一六回:「那十一個廂禁軍,口裡諵諵訥訥地怨暢。兩個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
聐聐聒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議論說話的聲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兩個人常自聐聐聒聒的一番,我也不知一個清頭。」也作「唧唧噥噥」、「嘰嘰咕咕」。
聒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最好、好極了。如:「從小到大,他的學業成績都是聒聒叫的。」也作「刮刮叫」、「括括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喧譁、吵鬧不休。如:「聒噪」、「聒絮」。
信口開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1>想當初向清明日共飲金波,張孔目家世墳塋,須不是風月鳴珂。他將俺2>兒女夫妻,直認做了雲雨巫娥3>。俺自撇下家緣過活,再無心段疋綾羅4>。你休只管信口開合,絮絮聒聒5>。俺張孔目6>怎還肯緣木求魚7>,魯齋郎8>他可敢暴虎馮河9>。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 (2) 俺:音ㄢˇ,我。北方方言,第一人稱代詞,為元雜劇中常用語。 (3) 雲雨巫娥:雲雨,指男女歡合。巫娥,指巫山神女。見「巫山雲雨」。 (4) 段疋綾羅:原意為綢緞、絲織品。此指婦女日常瑣碎的...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評論過,結果你這什麼都不是的人卻在這裡說個沒完! 近義絮絮叨叨 呶呶不止 刺刺不休 嘮嘮叨叨 絮絮聒聒 反義言簡易賅 沉默寡言 噤若寒蟬 啞口無言 例句不要喋喋不休的抱怨了,還是趕緊把分內的事做好吧。 引用<<中學生多功能成語典>>編者:金淵博、曾鴻儒出版社:金安出版社;<<成語典>>出版社:三民出版社
絮絮叨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言語瑣碎囉嗦。《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一.雙忠記.二仙點化》:「心坎上煩煩惱惱,耳邊廂絮絮叨叨。」《儒林外史》第六五回:「但妹子不是那愚人,也不用絮絮叨叨提那從前醜事,我已盡知。」也作「絮絮聒聒」。
洞若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盤庚上》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王播告之,脩不匿厥指,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用丕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非予1>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2>予一人。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注解〕 (1) 予:指盤庚,商朝第十七代君主,生卒年不詳。遷都後改國號殷,因遷都而作告諭臣民之書,即《書經》中的〈盤庚〉三篇。遵湯之德,行湯之政,諸侯來朝,商道復興,在位二十八年。或作「般庚」。 (2) 惕:懼怕。
三言兩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卻說那女兒雖然不讀詩書,卻也天生志氣。多時聽得母親三言兩語,絮絮聒聒,已自心慵意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