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59.53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卑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指一種覺得自己所具有的條件不佳、各方面皆不如人的感受。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一出生,其實就具有自卑感,但這種感受也可化為個體追求卓越的原動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如:「幽默感」、「責任感」、「自卑感」、「成就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劣、低賤的。與「尊」相對。如:「卑劣」、「卑鄙」、「卑賤」。
謙虛恭敬。如:「謙卑」、「卑躬屈膝」。
低下。如:「地勢卑溼」、「登高必自卑」。
自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行卑躬屈節。《禮記.曲禮上》:「夫禮者,自卑而尊人。」《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若並時進見,則不敢正坐離立,行則僂身自卑。」
2.從低處起。《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明史.卷八六.河渠志四》:「然三河之入江口,皆自卑而高,其水亦更迭盈縮。」
3.心理上自覺比不上別人,而看輕自己。如:「失敗不自卑,成功不自滿。」唐.杜甫〈雨〉詩:「窮荒益自卑,飄泊欲誰訴。」宋.辛棄疾〈美芹十論.自治第四〉:「故臣願陛下姑以光復舊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勢而自卑。」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惟一的價值標準,那他就可能成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闆們最馴服和最 無思想的奴隸。"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艾瑞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
阿德勒_個體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能對自己某一方面有不滿的感覺,但這是正常的現象,自己認為不滿意,正好可以激發努力求進步的動機。形成自卑感的因素很多,童年經驗、身體缺陷、能力不足等,都可能產生自卑感。但個體會產生補償作用,可是若補償不當,即可能形成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有自卑情結者,可能有兩種行為反應,一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而不敢面對現實,形成退縮反應,另一種是極度努力尋求另一方面的滿足,來藉以掩飾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些詮釋對於日後的影響為何。(註1) 人格的動力 自卑的原則阿德勒強調人類行動力的來源源自於自卑,有了自卑感能促使個體力求優越,因而形成了追求更完美的生活目標,當發展到更好的技能與能力後,人類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進而到達停滯的高原期。但其實人類是永遠都不會滿足的動物,因此當到達高原期後,人們會再訂定出更高的目標,而促使自己去追求,因此如此周而復始下,人類將因自卑感以及永遠不滿足的心態,去追求更高成就的自己。 優越的原則根據上述自卑的原則中,可...
補償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補償作用(Compensation)是當個體在某個領域中遭受挫折,或是外貌、才能具有缺陷,或因自身的缺憾及某方面的弱點而不能達到目的時,採「隱惡揚善」的方式,掩飾其先天或後天缺憾所造成的自卑感,進而彌補因失敗而失去的信心與自尊,其積極作用是「展其所長、補其所短」。例如,視障成為頂尖的鋼琴演奏家,為得是向眾人宣告他對自己感到驕傲並不自卑。補償作用的方式很多,例如改以其他成功的領域代替或培養出其他較好的特質、希望透過其他方面的長處和優點表現自我、或改從事有機會成功的活動等等。在此作用中,個體經由強調所想要的特質來掩飾自...
自卑情結(inferiority_complex)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自卑情結之意涵2 兒童的自卑情結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自卑情結之意涵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會對自己所在的地位,希望能夠再有所改進。當我們感到自卑,我們會奮而追求成就來克服這種自卑感自卑感本身並不是病態的,它是人類地位增進的原因,所有人類的文化進展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