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4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蝙」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動物翼手目。外形似鼠,四肢與身體之間有膜相連,故能飛翔。眼睛小,視力弱,靠體內聲納系統發出的高頻率音波所得回來的回聲來引導飛行,所以善於夜間活動。也稱為「飛鼠」、「伏翼」、「服翼」、「仙鼠」、「夜燕」。
台灣葉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ipposideros terasensis (Kishida, 1924)
為台灣產翼手目中體型僅次於狐之大型蝙,由於體型大,偶有被人誤認為是食果性的台灣狐;頭軀幹長9~10.6公分,尾長5.5~5.9公分,前臂長9~9.6公分,成體體重約60公克,翼展長約60公分;成熟個體體毛黃棕色或棕色,未成年之幼則近黑色;耳寬大,具迎珠。雌雄上鼻葉上方均具前額囊(frontal sac),但以雄較發達而明顯,下鼻葉兩側並各有3個側鼻葉。雌性個體於恥丘上端有明顯之假乳頭。
台灣。
有分類學者將本種視為東南亞葉鼻(Hipposideros armiger)的亞種之一,但亦有分類學者將本種歸為台灣特有種,普遍分布於低海拔次生闊葉林或開墾地,棲所包括洞穴、坑道、廢棄建築物或隧道,亦有棲息於橋墩下者;夜行性,以昆蟲為食,群聚數量最多可達數千隻,但個體間維持一定的距離,而非緊靠在一起。每年5~6月為生殖期,一胎1仔,7~9月為育幼期,此階段幼逐漸成長獨立。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葉鼻科(Family Hipposideridae)
台灣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teropus dasymallus (Temminck, 1825)
為台灣產蝙中體型最大者,眼大,吻長;耳殼卵圓,不具耳珠或迎珠;第一、二指均具爪;背、腹部為紫褐色,背毛較長,肩頸部有1環金黃乳白色短毛;前臂長12.1~13.8公分,頭軀幹長20公分,無尾,齒式為2/2,1/1,3/3,2/3。
日本九州南部、琉球、大東列島,以及台灣。
本種為台灣產蝙中唯一食果者,樹棲性、群居,清晨和黃昏為其活動高峯。原產於綠島,台灣本島之花蓮、台東、高雄、蘭嶼等地亦曾有發現記錄,近年來,因其族群量銳減,僅於綠島及花蓮縣有零星個體出現,現已被政府公告為瀕臨絕種動物,依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之。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大蝙科(Family Pteropodidae)
鱝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obula mobular (Bonnaterre, 1788)
體盤近似菱形,寬度大於長度。頭寬而扁,具頭鰭。口裂大,橫向;齒小而多,寬而圓,呈鋪石狀排列。眼位於頭側。噴水孔中大,位於隆脊下方之寬深溝處。鰓裂大。背鰭1枚,位於腹鰭上方。腹鰭小而長,後角鈍。尾長長於體盤長,不具硬棘。胸鰭呈寬三角狀,不於頭部連接。福馬林浸泡後體背棕黑色,腹面白色。
出現於紅海、阿拉伯、檳榔嶼、東印度群島、菲律賓、昆士蘭、台灣沿岸海域。
中表層棲息的種類、濾食性、濾取成群之小魚小蝦。
可由延繩釣或鏢刺漁獲。魚肉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鱝科或燕魟科(Family Myliobatidae),Eagle Ray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名漫畫《蝙俠》中的主角。為英語Bat man的意譯。身穿蝙衣,駕駛蝙車,能飛簷走壁,到處行俠仗義。
台灣長耳(台灣兔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ecotus taivanus (Yoshiyuki, 1991)
為長耳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頭軀幹長3.8~4公分,尾長4.8~5.0公分,前臂長3.7~3.8公分;體毛深棕至黑色,末端為黃褐色;鼻部單純,耳大型,為長橢圓形,僅較體長略短,耳珠亦長,呈寬長之三角形,略短於耳殼之1/2;股間膜以尾惟骨為中線具V字型之橫紋。齒式為2/3, 1/1, 2/3, 3/3。
台灣特有種。
本種為日人吉行瑞子(Yoshiyuki)於1991年始採集到而發表之新種,主要棲地為中、高海拔森林性,由於耳朵甚大,飛行時顯得緩慢笨拙;在休息時會把耳殼向後平貼,並以前臂夾於身體兩側,僅耳珠豎立,以減少體溫散失。目前僅於台中縣馬鞍山、武陵地區、南投縣翠峯、梅峯等地區有發現記錄。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台灣小蹄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lophus monoceros (K. Andersen, 1905)
頭軀幹長3.7~4.5公分,尾長1.5~2.9公分,前臂長3.6~4公分;體淡褐色,上鼻葉呈等邊三角形,中鼻葉具一楔狀突起,下鼻葉呈馬蹄形;耳殼大,具迎珠。
台灣。
本種為台灣特有種,棲息於低海拔之岩洞、隧道中;有時與其他種類蝙(如台灣葉鼻、摺翅)同居一洞,但不同種類通常各自成群,不相混雜;夜行性,以昆蟲為食。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蹄鼻科(Family Rhinolophidae)
高頭(小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cotophilus kuklii (Leach, 1821)
頭軀幹長5.6~6.8公分,尾長3.9~5.4公分,前臂長4.8~5.3公分,體重15~22公克;體型結實,體色淺棕色或橄欖綠色,毛伏貼於身體上,腹部灰色,耳殼小,耳珠弧曲,後頭部較高呈隆起狀;齒式為1/3,1/1, 1/2, 3/3。
巴基斯坦到中南半島、斯里蘭卡、海南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巴里島、蘇拉威西、菲律賓等南太平洋諸島、台灣。
棲所為低海拔棕櫚科葉叢、樹洞、住家中,也會利用橋墩下之燕巢作為棲息處所;通常在地面上方3~12公尺處覓食,食物包括甲蟲、白蟻、蛾、和其他昆蟲;懷孕期105~115天,一胎1~2仔。在台灣於新竹縣竹東、南投縣竹山、雲林縣褒忠、嘉義縣大浦、台南縣新化有發現記錄。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豬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aseonycteris thonglongyai (Hill, 1974)
頭軀幹長2.9~3.3公分,無尾,前臂長2.2~2.6公分,成體體重僅2公克。體色可能有2型,其一背部毛色為紅褐色,另一型背部為灰色,腹部毛色較淺,雙翼與股間膜為深色。
泰國西部堪布里(Kanchanaburi)省桂河旁的小塊區域。
主要棲息地為常綠林或落葉林接鄰溪流、農田,且附近有石灰岩洞穴處,喜居在複雜的石灰岩洞深處,在農田區捕食昆蟲;以晨昏為覓食高峯,其他時間可能都靠休眠節約能量的消耗。本種為群居性,平均一群隻數為百隻左右,但個體間保持一定間距;覓食時,也各自有覓食區,會趕走入侵者。生殖季始於乾季,約在4~5月,雌一胎生1仔。由於分布侷限,棲地需求特殊,估計本種數量可能不超過2,500隻,為保護該種蝙,其棲息的小片地區,已自1981年劃設為國家公園。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T0000000935--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T0000000939--豬鼻科(Family Craseonycter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