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9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為、舉動。《文明小史》第一六回:「於是仍舊坐下,查看他們的行動。」
2.走動,或指為達某一目標而有所作為。《三國演義》第五○回:「務要即時行動,如違令者斬。」《西遊記》第三九回:「那一指,就使個定身法,眾官俱莫能行動。」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學理論目錄1 行動研究1.1 起源1.2 何為行動研究1.3 目的1.4 行動研究的領域1.5 行動研究的特徵 行動研究行動研究(Action Rese...
社會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要2 理論來源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概要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是在社會學中,是用來指涉不同於生物對刺激的本能性反應行為(behavior),社會行動指的是,人類對於他人的主動、主觀的行為,做出思考,並預想他人收到回應後,可能產生的再反應(reaction)為考慮,才做出的行動。簡而言之,社會
行動載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載具係指具基本電腦功能且可運用無線通訊介面存取網路資源的可攜式裝置,亦稱行動裝置。所謂基本電腦功能乃是具有程式運算與資料儲存功能,連接網路後可瀏覽網路資訊、收發訊息與郵件、編輯線上文件或與他人進行線上互動。 然而,有線網路相關裝置雖可透過電話線、網路線或各式電纜等可見的媒介定點式地傳輸網路資訊呈現基本電腦功能,但其限制使用者存取網路資源的便捷性,因此行動載具的另一要件為需透過無線通訊技術,例如:無線射頻、雷射、紅外線、微波、藍芽或全球定位系統,以利使用者不限時地取用網路資訊及接收即時訊息。行動載具為便於攜帶及使用,故其需具高度輕便性外型及低耗能。國內現階段常用的行動裝置有:筆記型電腦(...
宋曜廷、張國恩、于文正(2006)。行動載具在博物館學習的應用:促進「人—機—境」互動的設計。博物館學季刊,20(1),18。
社會行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行動理論(social interaction)目錄1 源起2 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2.1 一、教師地位形象之塑造2.2 二、學生的印象管理能力之檢視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源起與生俱來的自我有其多面性,每一面都有其功能,然而要成為一個高度社會化的人,你必須將自己成現給別人,並讓他人相信你是怎樣的人。個人在社會中,為維持某種形象,常會運用某些技巧以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印象,這就是印象管理。高夫曼的社會行動理論將人生比喻成劇院,人生舞台一如劇院有前...
社會行動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行動模式」的目的在於增加學生揭露、研究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效能,並發展學生的道德推理能力;更注意培養學生的「適應環境能力」,因其為支持道德行動力量的來源。此模式認為如果不教導學生實施他們的道德理想,則他們的道德反應和道德判斷將不會具體實施。此模式所提出的課程是長期的與統合各學科的,包含科目工作和社區參與。所提出的方法曾經嚴謹的「實地研究」符合現行的教育標準。整體而言,此模式提供一種基礎廣博的教學方法,用於激動情感、引導思考、支持行動。此模式亦提出若干技術幫助學生澄清個人的利益;也使學生有能力解決複雜的國際問題。整體來說此模式對複雜的道德教育提出一些正確的觀點與作法。
  道德教...
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積極主動的人。如:「他是行動派,早就開始籌備整個計畫。」
行動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縮寫為M-Learning、MLearning或mLearning)目錄1 有關行動學習的定義2 教學模式架構3 其他補充資訊4 參考資料 有關行動學習的定義各個學者就其所持的觀點各有不同的詮釋。Kynaslahti(2003)認為行動學習具有便利性(conve...
行動支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表示行動裝置,通常指具有感應功能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支付,表示付出款項。 所謂的「行動支付」就是指透過手機的APP連接網路,使用感應或掃碼的方式來付款、加值、轉帳,是一種連線交易的作業模式,目前便利商店、量販店和一般店家都具有此功能。 行動支付的兩種類型 行動支付分成NFC和QR- Code。NFC行動支付是感應式的,像是Apple Pay、Google Pay這類的國際品牌都在此類,不須額外安裝App、但必須安裝硬體機台才能收款。QR- Code掃碼行動支付比較多,像是LINE Pay、街口支付、Pi拍錢包等,優點是不受手機規格限制,店家只需要QR-Code立牌就能收付款...
目的理性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的理性行動是指實證性、講求效率與成效的理性活動,其理性屬工具理性。不同於溝通理性行動。溝通理性行動基於主體道德責任的理性行動,並須檢證社會規範的確切性。目的理性與溝通理性乃相對的概念。目的理性值基於生產力效率上,隱含著對自然控制能力之增加,屬於實證與分析的科技。
  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採用目的理性概念批判科學啟蒙後之社會,已步入人類理性被窄化為科技理性,社會互動、道德意識與藝術境界均被科技性之目的所淹沒,乃至於消失殆盡。如科層體制僵化了人類與社會的關係,消蝕了理性行為的內在性動機,尤其是倫理或價值生活。
  哈伯瑪斯認為人類理性不僅有目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