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3.15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表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戲劇、舞蹈、雜技等的演出。如:「他們表演天鵝湖舞劇。」
2.把情節或技藝以公開方式表現。如:「飛行表演」、「口技表演」。
3.用動作、方法,把事情的內容或特點一一示範演出。如:「家事表演」、「農事表演」。
4.指做事不切實際,像演戲一般。如:「你這招只是表演給我看的。」
幕次;表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場景分段名詞。一個劇本的場景分段方法因人而異,有些導演甚至完全不分段的工作。最常用的分段方式,是依照劇作家的創作目的及需要界定;也有因故事情節發展的時間、地點或事件的不同而分幕。次於幕的分段方式是場(或稱景,scene),約依照演員進出場或情節轉變作為分段。 舞臺上所有動作都有其設計的依據及目的,它無法與日常生活的的習性相比較,因為舞臺的演出皆是經由「濃縮處理」過的情境。基本上這個「想像的生活」,是經由演員的身體動作及聲音的闡述,將現實生活轉換而來。演員表演的困難在於,明知所有的場景皆由虛構的條件下產生,卻仍依照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細節行動。所以,一個好的演員,必須經由個人生活的體驗...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即興表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演者不依劇本或事先未經排練,依當下情境而臨場進行的表演。如:「這一場即興表演,使觀眾開懷大笑,十分成功。」
表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公開的表演或示範比賽,不是正式的錦標賽。如:「這屆的區運,特地請了許多外國選手來參加表演賽。」
幕間插劇或表演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演類型名詞。原本這種表演是指伊莉莎白女皇時期(在位時期1558∼1603),在領主家宴會時,演員在迴廊演出的秀。大部分的內容沒有特殊意義,純粹是點綴宴會的消遣。稍後,在文藝復興時期(約1430∼1650),幕間劇變成穿插在一部長戲中的表演。十五世紀後期,劇作家約翰海烏德(John Heywood, 1497-1961)成立了國王幕間劇表演工作者團(The Players of the King´s Interludes),他們專門在特殊的節日和私人的宅院演出。它的主題或情節可分為五種: 道德的、或者人性善與惡的掙扎。 政治性的。 教育學的,例如:約翰瑞德佛(John Redford)所編的《...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表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名詞是英國撒克遜時期,用來指一些愛出風頭的人、舞者或翻觔斗的人;這些人在酒館前或酒館內表演,通常演完後可得到一大杯酒作為報酬,這種習俗導致後來端酒的侍者可得到小費,在法國則演變為賞酒錢。有些人認為這名詞早已十分普遍,一些年度祭典或為亡者守靈時,家人在紀念日整天守在墓地旁,就如同阿拉伯國家的回教徒至今尚存之習俗一般,因而發展出包含「墓地舞者」(Tomb-el-ster)在內可消磨時間的娛樂。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表演團體組織;劇團;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一群演員、舞者及劇場技術人員所組成,以演出戲劇或舞蹈的團體。這種組織可能是以民主的型態運作,可以投票決定演出的呈現方式,或者由導演來決定。同時,這些組成人員都是以團隊工作的方式運作。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八十年。
視覺與表演藝術檔案(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覺與表演藝術檔案館係指蒐藏音樂、舞蹈、戲劇、戲曲等各類視覺與表演藝術的檔案紀錄,以提供研究或應用的檔案館,亦可專指該類檔案之館藏。  視覺藝術原指視覺所創作的藝術,如繪畫、圖像、雕刻及裝置藝術等;表演藝術指面對公眾演出的藝術或技能,例如:演戲、歌唱及舞蹈等。二種藝術日漸演變融合,使其定義愈趨多元廣泛,現今有關建築、攝影、設計、插圖、影音藝術、數位藝術、漫畫等都屬於其範圍。表演藝術的範圍則擴展至如戲劇、舞蹈、音樂、歌劇、音樂劇、默劇、木偶、雜技和電影、廣播等之現場活動。ㄧ般將表演藝術視為視覺藝術的ㄧ環,而將電影視為二種藝術的結合。  上述視覺和表演藝術各項活動的開展,將產生具有不同功能與不...

表演藝術(2004)。舞蹈辭典。上網日期:2011年12月6日,檢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Archives (2009). In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 3rd ed.). Retrieved December 6, 2011, from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1/E-EL...
街頭藝人秀;黑臉藝團表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形式。始於美國,在英格蘭也相當流行的一種藝團表演。其特性是表演者為白人,但妝扮成黑人,以滑稽的方式模仿黑人苦力。美國黑臉藝團創始人是萊斯(Thomas Dartmouth Rice),通常被稱為吉姆.克勞(Jim Crow)。他扮演黑人,並因其表演使得黑臉藝團的歌曲風行一時。這種表演在1850年至1870年時達到頂峰。該表演基本上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由白人發問者站在舞台中間,其他表演者排成半圓,兩端各有一位演員為巧辯者,其一稱做坦伯(Tambo),耍手鼓;另一位是搒斯(Bones),敲響板。白人司儀身著禮服;扮黑人者則著華麗俗氣的燕尾服或條紋褲。表演由隆重的合唱開場,接著,司儀和巧辯者一問...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
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由劉鳳學博士及新古典舞團共同捐助基金,於1994年四月成立。以促進舞蹈、音樂、戲劇等展演藝術之創作、表演、研究、出版及推廣為宗旨。成立迄今,基金會除執行表演藝術的開拓創新與文獻的纂集整理、出版工作外,更積極從事教育推廣性質之展演、教學、學術研討會、座談、訓練等活動、和慈善公益等之藝文活動,建立一個全新的基地與源發力;一、如協助新古典舞團演出:《沉默的杵音》(1994),《青春之歌》、《布蘭詩歌》(1995)、《曹丕與甄宓》、《黑洞》(1996)、《灰瀾》(1997)、《地獄不空誓不成佛》(1998)、《南管樂舞》(1999)、大型舞蹈《黃河》(1999),千禧年完成臺北市立國樂團委辦之新...
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