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規諫     
瀏覽人次:894 收藏人次:208765
以善言相勸誡。《墨子.尚同上》:「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紅樓夢》第三回:「只因寶玉性情乖僻,每每規諫,寶玉不聽,心中著實憂鬱。」也作「規勸」。
    
瀏覽人次:23234 收藏人次:4928224
1.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如:「勸諫」、「規諫」。《孟子.萬章下》:「君有大過則諫。」《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臣以事有不可,故諫。」
    
瀏覽人次:18992 收藏人次:5942490
法度、條文。如:「校規」、「規則」、「規章」、「法規」。
畫圓的器具。如:「圓規」、「兩腳規」。
勸告、糾正。如:「規勸」、「規過勸善」。
謀劃、設法。如:「規劃」、「規避」。
成例。如:「陋規」、「墨守成規」。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29522 收藏人次:2825339
唐德宗時,有個叫陽城的人擔任諫議大夫,主司規諫天子的職務。他學問很好,飽讀詩書,卻不常發言。當時與他同朝為官的韓愈看不過去,認為以他的學識,應該多給予皇帝意見,作好諫官的職務。於是寫了〈爭臣論〉這篇文章,譏諷陽城沒有盡到職責。陽城當時看了並不以為意,但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
溫故知新     
瀏覽人次:24233 收藏人次:1376525
05.唐.吳兢《貞觀政要.卷四.規諫太子》:「既雕且琢,溫故知新;惟忠與敬,曰孝與仁;則可以下光四海,上燭三辰。」
相得益彰     
瀏覽人次:22508 收藏人次:4493468
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相得益彰」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
慫恿     
瀏覽人次:16608 收藏人次:1180397
從旁勸誘或鼓動。《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年勾著處州的馬純上,慫恿家兄煉丹。」《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子謹、人瑞又從旁慫恿,老殘只好答應。」也作「聳動」。
盡善盡美     
瀏覽人次:15498 收藏人次:693152
04.唐.吳兢《貞觀政要.卷四.規諫太子》:「覽聖人之遺教,察既往之行事,日知其所不足,月無忘其所能。此則盡善盡美,夏啟、周誦焉足言哉!」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13976 收藏人次:3664852
聖明君主時,所提的策略和建議,不被採納,境遇卑賤困苦。然而,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後來原文中的「聚精會神」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集中。
憂鬱     
瀏覽人次:5958 收藏人次:144340
憂傷悒鬱。《管子.內業》:「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鬱生疾,疾困乃死。」《紅樓夢》第三回:「只因寶玉情性乖僻,每每規諫,寶玉不聽,心中著實憂鬱。」也作「憂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