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98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辯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辨、分析。《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每上朝,令史恒有三五十人隨上,諮事辯析,未嘗壅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言語爭論。如:「辯論」、「抗辯」、「強辯」。
能言善道的。如:「辯士」、「辯才無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如:「析義」、「析疑」、「剖析」、「分析」。
分離、分開。如:「分崩離析」。
辯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析論證。如:「他對他所提出的理由,加以辯證。」
睟面盎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內在的道德的光彩,自然流露在面上與背部。語本《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後用以形容有道德修養者的儀態。宋.陳亮〈甲辰答朱元晦書〉:「研窮義理之精微,辯析古今之同異,原心於秒忽,較禮於分寸,以積累為功,以涵養為正,睟面盎背,則亮於諸儒誠有愧焉。」
論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析思考精奧的道理。《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吾觀陛下:文不能論道,武不能經邦。何不讓有才德者主之?」
音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注音、解義。《北史.卷四二.列傳.劉芳》:「博聞強記,兼覽蒼雅,尤長音訓,辯析無疑。」《舊唐書.卷一八九.儒學列傳上.曹憲》:「太宗又嘗讀書有難字,字書所闕者,錄以問憲,憲皆為之音訓及引證明白,太宗甚奇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