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60.9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辯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思想方法。創於黑格爾,為客觀精神發展之過程,有正、反、合之程序,以見事物之變動性、關連性、矛盾性者。至馬克斯及恩格斯,則將之倒轉而視為一切自然物質變化之基本原理。
唯物辯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馬克思(Karl Marx,西元1818~1883)提出,後經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西元1820~1895)等馬克思主義者發展形成的哲學體系。唯物辯證法雖受黑格爾(Georg W.F.Hegel,西元1770~1831)所提出的辯證法啟發,但主張自然現象及社會經濟變遷的根本法則在於物質,若物質變動,其他現象以及歷史亦隨之變動。其方法有對立統一法、質量互變法、否定之否定法。參見「辯證法」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言語爭論。如:「辯論」、「抗辯」、「強辯」。
能言善道的。如:「辯士」、「辯才無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定事實。如:「證明」、「證實」、「推證」、「論證」。
憑據。如:「人證」、「證據」、「停車證」、「借書證」、「足以為證」。
辯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證法乃討論、論辯、言說之一種方法與技術。最早使用此字的人是蘇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與柏拉圖(Plato, 427~347 B.C.)但並非用以處理對立、衝突之論題,只用以修正論題之不足。
  蘇格拉底認為無論檢視論題或解釋事物,都得透過不斷的質問,以求真理之通透。其方法主要在於針對論題中概念不清楚或論理不周全者提出質疑,使人透過自我反省,發現自己知而不全,甚至於無知,再伺機予以教導,使其知得更透徹。就此而言,追求真理乃智者與德者終身之職志,故其辯證之終極目的即在於尋求智德相融合之永恆真理。
  柏拉圖之辯證承蘇氏之精神與方法,是一種由破...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一) 阿多諾對批判理論的兩大貢獻:否定的辯證法1、 在批判理論中,辯證、批判與否定三個概念互相扣連且交互作用。2、 辯證其實就是一種不斷否定的過程。3、 運用到社會政治現象,就是透過不斷批評與否定,使社會現實朝向合理的轉變。(二) 權威人格的研究1、 「權威人格」研究是屬於霍克海默主持的大型研究「偏見之研究」的一部份。2、 對於不容許相反言論的意識型態加以確認,同時企圖對於這種反民主的感覺與以精確的描述。三、 赫伯德‧馬庫色(Herbert Marcuse,18...
社會學的三大傳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的各部分一樣相互依賴。 二、批判社會學(critical sociology)起源:主要源於黑格爾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由馬克思結合成唯物辯證法,藉以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以及歷史變遷的方式。定義:用辯證、反省思考的理性方式研究人類社會。批判社會學的傳統可略分為兩個支流:(1)衝突理論:如齊美爾(G. Simmel)的形式社會學、達倫道夫(Dahrendorf)、科塞(A.L.Coser)(2)批判理論:以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霍克海默(Horkhe...
蘇格拉底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學生:這是善行。蘇格拉底運用這種辯證法,從正反二面切入事象本質,可以啟發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證明真理的具體性與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轉化。蘇格拉底說:“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
賈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撫邊、務本、鑄錢,都為時事政治而發。二、是哲學思想。總體講,賈誼是唯物主義哲學家,也具有一定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在〈鵩鳥賦〉中,他承認萬物是由天地、陰陽二氣自然產生的,且認為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永遠無休止。這就否定了人格神的存在,承認了萬物都在運動變化的規律。當然我們也注意到了,他早年寫的〈六術〉、〈道德說〉中,在對「道」的解釋上是有唯心成分的。三、是政治思想。這方面的內容特別值得強調,因為實際是賈誼在探索和回答如何使封建制度更加完善的根本問題。賈誼主張建立一個嚴格而又十分明確的等級制度,他比作是「天子如堂,群臣如陛,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