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63.72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德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自身與他人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準則與規範之觀念與看法。
約制的道德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認為:兒童從五歲至七、八歲左右對成人及權威命令是出於片面的尊重,並視為不可侵犯,一律接受。兒童的這種態度稱之為約制的道德觀
  約制的道德觀具有下列特質:(1)以全對或全錯的二分法來評定事物,且無法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2)行為的善惡以實際後果作判斷,不以動機判斷;(3)人之所以要服從法則,只因為法則是神聖而不可改變的;(4)片面的尊重成人所定的標準及法則;(5)贊同嚴厲的懲罰,認為懲罰本身即界定行為的錯誤,亦即引起懲罰的行為便是不好的行為;(6)無法分辨道德法則與自然法則,認為錯誤行為後所發生的任何意外或不幸,均是來自神或...
合作的道德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認為九歲以後的兒童係以互相尊重的方式來建立道德關係,亦即兒童開始具有「合作的道德觀」。
  合作的道德觀具有下列特徵:(1)能設身處地的從別人立場去思考問題,在判斷上亦不採絕對論;(2)判定行動的好壞已顧及到意圖,不以後果來判定;(3)明白法則是人定的,因此若基於彼此同意,人可以改變它;(4)能對權威及同儕的雙重尊重,及對自己意見與能力重視;(5)贊同以較輕的方式來懲罰錯誤行為;一方面可以補償受害者,另方面可以幫助加害者反省自己的錯誤,以尋求改正;(6)不會將自然的不幸事件和懲罰相混淆。
  合作的道德觀能使成員中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道觀:道教的寺廟。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道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生活時,行為舉止應合宜的規範與準則。《易經.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未滿足生理需求的特徵: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例如: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時,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除了不可思議的日本人,他們在各種災難之後仍能保持井然有序)。人民在戰亂時,是不會排隊領麵包的。 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時,假設人為報酬而工作。• 激勵措施: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餘時間和工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二)安全需求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求,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錢。...
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文化的社會生成3 構成要素4 關鍵字5 參考文獻 定義文化(culture)源自拉丁文「colere」,本意為栽培或耕種土地。泛指社會成員所共享的經驗與態度,以及指導其行為的信念、價值觀、道德觀、行為規範及表達符號。(Goodman,1992) (註一) 文化的社會生成指文化的產生不是自然界演化結果,是人類因應生活需要或滿足自身需求而創造。最廣義的定義──「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或最狹義的界定──「文化是一種符號系統」都含人為構作(man-made)的成分。(註二) 構成要素根據社會學家的觀點,文化的組成包...
盧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15歲,智的教育時期,採實務教育,具好奇心,精力旺盛、有如雄鹿。4. 第四篇:15~20歲,道德觀念、宗教思想。5. 第五篇:女子教育,修身的教育、培養溫順的美德。三、 缺點(1) 忽視社會的價值:盧梭提倡兒童本位的教育,過份強調個性自由發展,而忽視社會的需要。(2) 忽視人類所累積的文化遺產:自然主義過於重視生活中的直接經驗,而忽略人類的文化遺產,故無法促使社會進步。資料來源:戴帥(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